B站《后浪》刷屏,朱一旦《非浪》热议,我们从中学到5个文化宣传片的套路

bilibili的五四青年节宣言片《后浪》刷爆全网,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批模仿《后浪》的视频,其中以朱一旦的《非浪》最受热议。

《非浪》对于《后浪》的拆解,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价值观传播视频的有效套路,也为我们制作企业文化宣传片带来了一些启发。

· 用简单的语言说抽象的文化 ·

文化宣传片的五个套路

1、说人话

宣传片的声音里的绝大部分是人声。我们都知道人要说人话,但是一写到脚本上,就容易出现——词汇生涩、句式繁复、逻辑混乱等问题。

说人话有三个层次:

初级阶段是好好说话;第二个层次,是要“人说话”,即作为一个人说话。人是什么?有观点,有主见,人不是机器,不是复读机。要想着自己是一个人,人有什么特征?第三个层次,是对人说话,也就是说,把对方视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关,一个大楼。

写得浅显并不是浅薄,写得通俗也绝不是庸俗。恰恰相反,惟有通俗易懂的“人话”,才能实现迅速高效的灌输,让观看的人在短时间内理解你想表达的内涵。

2、有记忆点

信息时代下,人们接受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过去几十年的量,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在被各种产品、信息和平台分割着。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信息的容忍度也在下降,想要脱颖而出,记忆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每一天,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idea冒出来。大部分idea很快就被淹没了,还有一小部分idea被人记住了。

而从这些容易被人记住的idea中,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和特点:

▲ 传递的信息尽可能简单

▲ 打破思维禁锢,出人意料

▲ 具象表达

▲ 内容要具有可信度

▲ 让人有利可图

▲ 故事化/场景化

3、符合偏好

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或者职业的群体,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好差别。每一部宣传片文案在写之前首先要明白的,受众群体是谁,他们的年龄段、职业归属、家庭纬度、爱好、消费能力、生活认知,总之对于观众的画像越明确越好。

比如说你的受众是中老年人,然后你把你的宣传片做成游戏画面主题,比如说你要突出的是职场员工的故事经历,但是你的表现手法用的却是科幻,显然,符合你的观众的认知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要明白给谁看,我们要做的东西不仅是我们想做的,而是我们的目标群体想看的。

4、带上情绪

如果一部宣传片没有情绪,可能只是文字和光影堆砌出来的一个视频素材,甚至是视频垃圾。人们在看宣传片的时候,能够记住的文字和画面毕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尤其是文案,经常看完之后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情绪是可以被记住的,是感动、是气愤、是对梦想的憧憬还是对过去的遗憾。

宣传片的目的,本身就是让受众接受我们想要他们接受的信息,带上情绪可以巧妙破除他们对广告的信任危机,高效率地传播信息,不破坏品牌形象、也不违反法律法规,那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5、三次重复

在广告铺天盖地,信息量大大过剩的今天,指望一条宣传片凭借其“震撼、精美、感人、新奇”,就让人过目不忘,可能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重要的理念、观点或者事物至少要重复三次。完整看下来的人,就有了三次重复的记忆,就像沟通漏斗理论中提及: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可能因为外界的一些干扰,比如有人在旁边说话、我们刚好走神等造成接收的信息不完整。

宣传片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信息的载体。时至今日,广告的传播常常也要算上概率,算那“一不留神”。


每一个企业文化宣传片,本质上是一部广告片,在向内部或外部目标受众传递组织文化的意义和践行的引导。

有的企业会选用产品和服务作为载体传播,有的则会选用人物和事件作为载体进行传播。

无论是表象的让产品广而告之,或者是让人物被更多受众认同和崇拜,都是着力于通过有形的事物展现无形的文化,向人们传播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意义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B站《后浪》刷屏,朱一旦《非浪》热议,我们从中学到5个文化宣传片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