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惯例表是正面管教体系中一个常用的工具。在学习之后,很多家长尝试一段时间后会给我反馈。
有的家长说,超级好用!自从用日常惯例表,宝贝睡觉前,我们家再也不用上演鸡飞狗跳的一幕了!有的时候孩子忘记了,我就会提醒他,惯例表上下一项是什么呢?他就会很配合地去完成了。
有的妈妈就反映说,根本不管用!日常惯例表做出来了,可是他根本不执行!你再催他也没有用!
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日常惯例表,有人赞、有人弃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说:“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不同的目的就代表了我们不同的选择,它必然会导向不同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通常运用日常惯例表的家长,她的目的可能会是什么?
一、期望运用日常惯例表之后,孩子就变得很听话!
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想控制孩子,想要孩子按照我们指定或期望的方式去做,就像我们在课堂上曾经体验过的,当听到命令的话语时,人很容易紧张,会本能的想要反抗。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会配合呢?
当有这个目的,我们可能连“头脑风暴”都取消了,直接自己制定一个让孩子执行;或者甚至不敢去做这个惯例表,因为就有妈妈提出过担心:“如果他要在睡觉前加上吃糖怎么办?”
二、运用日常惯例表的目的是为了省事。
如果我们图省事,期望一张表就可以搞定孩子,让他从此按照惯例表一项项执行,那除非先让这张表具备魔法。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做的计划表,又有多少是被完全达成了的呢?
养孩子就是一件又辛苦又幸福的事情,你偷的懒日后会需要加倍的补偿。
三、日常惯例表的目的就是花时间训练孩子。
我们做日常惯例表,关注的是长期效果,是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必备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品质。当制定出日常惯例表,我们需要观察执行过程中,孩子的反应,看看是否有他不能完成的部分,是否有他感到困难的地方,然后花时间训练。
花时间训练,训练什么呢?
训练生活技能。
比如说我们在日常惯例表中,可能会有穿衣服,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有三岁,还没有能力自己穿衣服,那么这一项任务对他来说就会很困难。他可能就会本能地拖延、或者回避。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去训练孩子,保证我们的孩子具备这样的生活技能。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穿衣服这个动作,以保证整个流程的顺畅进行。
比如说写作业惯例表。写作业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可是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技巧需要掌握。比如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如何估计作业用时?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等等。
在作业或考试过程中,先把不会的问题标记,留在最后统一去处理:查字典、去请求父母或者老师的帮助、查询资料,这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能。而这些技能需要我们教会孩子并且训练他,保证他们已经掌握。
花时间训练孩子习得生活技能,是父母必须要做的,因为孩子终究需要独立,需要学习生存的技能。
花时间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多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快点!”,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不是天生就有时间观念的!
你说快点,这种表述首先不清晰。
如果你说五分钟、半个小时,其实他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那个时间大概有多少,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运用闹钟、沙漏、计时器等等这一类工具,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时间观念。
比如每一次口算习题,只用一分钟,很多次以后,他就知道,原来一分钟大概是这么长,我可以做这么多道题。
熟悉了,就可以加长,25分钟很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能经常这样,就会养成很好的时间观念。
有的时候孩子好像一直在发呆,在这样的时候通常就会让父母很抓狂,就觉得孩子怎么总是这样,故意磨蹭,好像孩子生下来就专门跟我们作对的似的,其实不是这样,只是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然后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没有那么长,如果你让他坐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那他一定会发呆的。
所以写作业最好也要根据年龄,来确定一次专注投入的时间,最好是不要超过30分钟,就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然后再来做。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只有让它具象化,能够和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才可能具有时间观念。
日常惯例表的执行,会带来秩序感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具备了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时间观念,他一定会愿意遵照执行。
我们运用日常惯例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在逐渐地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我们不指望一个日常惯例表,就让孩子永远地执行下去。可能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根据实际的情形做一些调整,或者有的时候有突发情况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调整,这是弹性的。
只要我们知道,日常惯例表的真正目的是花时间训练,是帮助孩子习得日后对他非常有用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品质,那么你就不会焦虑,不会只焦灼在为何他不做,而是去观察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协助。
坚持运用日常惯例表,并对孩子感到困难的部分做针对性练习,帮助孩子习得生活技能和社会品质,不仅会帮助我们轻松育儿,而且会帮助我们的孩子获得对他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