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亦少年 ——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

前几年,网络里看到过市委书记l裸辞做公益的相关报道,许是那个书记离我们太遥远,许是公务繁忙,终究没有细看,甚至姓甚名谁也不记得了。

今年春节的永城,疫情又多雨,倒让我偷闲读了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是近几年来难得让我动容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

陈行甲出身底层,他的母亲因算命先生的一句“贵人之母”而保全性命,因之与母亲有着特殊的感情。作者第一篇幅写的就是自己的母亲,与其是回忆母亲,不如说是献给母亲的颂歌。作为与陈行甲同时代出生的人,对于那个年代的贫困感同身受。他在县委书记任上与多位巴东贫民结亲,甚至是最穷的亲戚。有人说他“作秀”,其实,从他成长的人生履历中,他的母亲早年就培养了他悲悯的情怀,教他怜贫恤弱的品性、干净做人的道理。有一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有一邻居家的孩子经常到他家借盐吃,但很少看到他们还过,甚至因为面子的缘故,他们时常换不同的孩子来借。但是,他的母亲从来没让他们空手回去。少不更事的行甲问母亲,他们总说借,总不还,为什么还要借给他们?母亲拉下脸呵斥: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我们不借给他们,他们就没地方借了,以后不准你说这种话!母亲在他心中就是菩萨的模样。

他是清华大学高材生,“寒门出贵子”、“学而优则仕”是陈行甲人生最真实的写照。通书第三至第五记讲述他自己从大学毕业在基层的工作经历、清华校园生活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游学历程。“当官”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主流文化。我们地方婺剧闹台场中的“三跳”,淋漓尽致地演译了“当官”文化的精髓——魁星点状元、白面点半死、金面捧元宝。小时候看婺剧“三跳”,最不喜欢白面慢悠悠踱着八字步,手捧朝笏往前一伸一伸的。许多年后明白,“当官”何不是慢慢向上“爬”?指日高升、连升三级、万里封侯是多少从政者的梦想?!当然,这个梦想于陈行甲来说实现得非常顺遂,甚至步步惊喜。他从县矿山公司的安全员和统计员做起,4年后担任县外贸局副局长,再7个月后,担任团县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祖坟冒青烟了”。


陈行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来到湖北峡江大山深处,领着5000多元月薪的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5年来,他坚守“作为一个县委书记就是党的一个地方形象代言人,头顶三尺有党性;县委书记就是干部群众的灯塔,行动的坐标,道德的尺度”信念,勇往向前,铁腕反腐,以命相搏,将87名官员和奸商送进监狱,还给了巴东一片清朗的天空,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殊荣。可以想像,他的仕途将是一片光明。然而正如他的书名一样在峡江之处转了个弯,以一篇深情的《再见,我的巴东》,通过微信朋友圈与50万巴东父老乡亲致谢并道别。读到这里时,我们看到的陈行甲不仅是一位率真的诗人,更是一位浪漫的当代骑士。

辉煌的仕途,自止于峡江转弯处。

莫名的,我想到了我们的南宋状元陈亮,在江湖上驰骋纵横半生,终于登上理想的仕途之时,却在赴任途中戛然而止,不禁令人唏嘘。而陈行甲在仕途上冉冉升起之时,却急流勇退,辞去公职,投身到公益的浪潮之中,选择了与世俗意义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从仕途到公益,这样的机缘巧合,却是沿着本人的内心方向前行的,可谓爱他所爱,无怨无悔。倘若说前半生他是随波逐流无法选择,那么人生的下半场他是主动选择。正如该书封面上所写的“经历过辉煌与荒芜,忠于灵魂,重启人生。他的人生之路,远看是前行,近看是归乡。”


无论陈行甲的选择如何,不变的是他的一心为民的初心。读着陈行甲的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读懂他的一颗赤子之心,学习他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学会任何时候都要守住做人的准绳与底线,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干部党员有着更为现实的警示教育意义。

归来亦少年,祝福陈行甲!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来亦少年 ——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