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平庸

继续分享一本“大神”彭小六的书《颠覆平庸》。这本书涵盖五大个人进阶之路——时间管理、职场技能、学习方法、知识体系、个人品牌;内有43篇干货文章,容纳了100个方法技巧。

学习“方法”这样的东西,基本上是各取所需。所以简单的提取一些自己觉得好的方法,记录并分享。

有一本书叫《逆向管理》它突破了传统的“先思考,后行动”的旧思维,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动,后思考”的理念。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想“怎么做”这件事上,而是先“做起来”再说。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绿灯思维”,我们不可能等一条街上的绿灯全亮了才出发,做很多事其实是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的。比如:写篇文章,不是把所有内容都构思好了才动笔,往往是动笔之后,才发现文思泉涌。但是对这个理念,我持“观察”态度,”思与行“谁前谁后,还要看具体做什么事。

意志力说:“人的意志力像肌肉的力量,用着用着就枯竭了,需要休息充电再使用,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自律,其实很难办到,你可以把自己想成一个电池,5000毫安放电,几个小时就没电了,得充满电再使用。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儿,意志力消耗最快,而且意志力一旦用光,大脑就自动罢工,效率下降,开始拖延,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

那么如何锻炼意志力呢?

1、快速充电,恢复意志力。通过散步、锻炼、瑜伽、冥想、听音乐、睡眠充足、偶尔打盹,原谅自己都是恢复意志力的方法。

2、把意志力的电池容量变大的方法有:把目标写出来,贴在显眼处;保持好奇心、与亲朋好友组成意志力互助小组、应用番茄钟等工具。


2018年是我电量消耗怠尽的一年,如果说之前做事会使处120分的努力,今年就只能做到80分,我曾以为是心态不好,后来发现是意志力衰退,在调整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有:慢跑,朋友圈打卡拆书,叫停工作、培养微习惯。

《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说:“如果每天一开始,你能吃掉一只青蛙,这一天里面就没有什么事儿能难倒你的了。”青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后专注的去完成它们,即使你只做完一个,后面没有完成,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为最能体现你工作绩效的事情你完成了。


有过很多年的列清单工作习惯,也不知为什么,今年突然就不列了,看来即便是养成习惯的事,也有可能因为心态原因废掉,所以,还是要重新捡起来,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拆分到每天的三件事当中,至少要保证每天有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和未来梦想挂钩。

冥想的练习门槛很低,只需要坐在地上或者椅子上,闭上眼睛,打开冥想音频。关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时候脑海里想什么都不要控制它,随便他去想,每天15分钟。会让你对控制自己的意志力越来越有信心。


在很多书上都看到过冥想的练习及冥想的好处。我个人理解,冥想是一种正念,让自已回归当下。尤其是互联网的时代,干扰太多,正念看似简单,做到实则不易。但既然那么多大咖都说好,总要尝试一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蔡氏效应:任务未完成,目标未实现,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然而一旦任务完成了,目标实现了,脑子里那个声音就会消失。

这无疑会时刻消耗掉我们的意志力,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务列入清单,不要只靠大脑记忆。


和自己约定,每周要拆一本书,书看完了,没有拆,就会一直心慌,直到拆完分享了,才感觉可以放下了,原来是“蔡氏效应”啊。人脑就和电脑一样,打开的窗口多了,运行就慢了,所以做事情时还是要聚焦。

同样读一本书,逻辑思维可以策划出一期节目,我却连140个字的短微博都写不出来,这种知识打碎、拼接、跨界、演化的过程就是转化能力。行动力也属于转化能力,比如:大家同样听一堂创业分享,有人立马能转化为行动,在自己的产品中做尝试,有的人听完却什么都不做改变。

今年读书对自己最大的困扰在于,很多知识消而未化。可见还是转化能力有限。也许尝试着用思维导图和九宫格笔记把书打碎,再提取有用的整理成读书笔记,再把笔记压缩为6分钟小课,分享给别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转化能力。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建议,让自己产生一些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像一个外行人一样不受约束的去思考问题,会让你这个门外汉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你觉得时间管理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领域,那就随便买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用好奇者的心态去了解。


在看《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时,我就喜欢把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列一个单子,再去书中寻找答案,能把所有问题答案找到了,惊喜的发现书也看完了。由此联想到,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从问题出发,以找答案的为方式完成阅读,可能会收到奇效。

如何判断你的文章有价值?一是你能占据读者的时间,比如《逻辑思维》每天早上6点半,60秒语音,他有600万用户,但是每天也就二三十万人会点击收听。你又有多少粉丝,这些粉丝又有多少人会听呢?二是你的文章能为大家节省时间,优化读者的时间,比如,一件事儿自己要琢磨一个小时,你的一篇文章一下就能明白,这就是你提供的价值。

所以写文章一定是用户思维,不是自己写的“゙嗨”,而是要读者看的“爽”。比如,拆书时除了自己能看明白,更要让读的人有所收获,将书里深的东西,理解后“浅”的表达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颠覆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