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而学

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考试。但是考试却是我们不得不去应对的一个社会现实。分数不代表一切,可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很多事情。

复习了两周了,孩子们的心态开始有了浮躁的苗头。单单古诗的默写就已经听写、抄写过很多次,可是错的孩子还是错,不错的孩子也开始错了。

孩子们在乎成绩吗?大多数的在乎……因为家长在乎,因为老师在乎 。自己的分数决定着家长和老师对待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在乎。还有一小部分的在乎,才是源于学生内在的要求。他们想要通过考试来检测自己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检测是为了获得自我的认同感。 这样的学习才会拥有更加持久的效力。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作者雷夫对学生的学习分为了六个维度。我们班的大多数孩子仍然属于第一维度,为了不受老师和家长的惩罚,所以,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可是我们发现,每当教师没有在跟前,不一对一盯着的话,孩子马上会恢复自己本来的状态,将书本丢在一边,开始玩,开始闹,开始喊。在校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在班里闹腾的声音。

他们自己本身呢?真的也是在乎分数吗?如果非常在乎是100%,那么他们心里最多只在乎40%。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像是一个牢笼,把自己控制在了一个教室里,上课必须认真听,必须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事情。一切听老师的……自己像是失去了自由一般。

但我们的目标一定不是这样,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到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正是这样互相的促进作用才能不断引导他们走向终身学习之路。

于是最近的课堂里,我总会问他们,学习是为了谁而学?写作业又是为了谁而写?是老师吗?是爸妈吗?还是自己?

其实他们一定也会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也许他们现在还表现没有自己理想中的那么好,但我还是会把它归为问的少……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的意义,也许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够,就算有想要约束自己,引导自己的意愿,可是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我问上一个月,也许问上两个月,或者半年,或者一年,或者小学六年的时间。引导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如果他们学了6年,都依然认为学习是为了别人,那么那些知识,收获也不曾为他所有,也许在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出考场的那一霎那,他主动地把所有的内容都还给老师,还给家长。

未来的人生,思维的重要性不想而知。那些人生路是我们老师无法带领他们走过的。也许我们应该早一点教会他们能力。那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何而学?为自己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