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涯规划的视角去听罗老师跨年演讲

我并没有听完,只是看了些文字。所有爆款的出现,都需要大家保持独立的思考,当然最好能从自己专注领域的视角来看看。(以下金句仅是引用,我本人不一定都赞同)

1、关于变化。“金句”是:“以前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

  1977年,Maanen&Schein提出: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在埃里克森教练五原则里也有一项: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很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早就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叫做:拥抱变化。谈到未来的时候,我们总是在用VUCA、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描述。 在关于职业规划的角度里,我们也提到一定要有量子思维,更动态地去看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太多关于变化的描述。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对3年、5年或更长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保持对外部趋势的了解、对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自知之明,以及当前状态的感知。

2、关于时间的管理。“金句”是:“我们要搞定的,无非是一张时间表”。

所有的选择背后都有身份和价值观。我们有可能同时处在在一个角色或者几个角色的状态,或者处在多个角色不断切换的时刻。时间表上都是既定的事项,而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每个角色的环境多变,会给时间表的执行带来压力。此时需要做的是给时间表留出空余时间,以及对自己的每个角色的定位和价值观要更加清晰,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及时地切换。

3、关于洞察。这里的”金句“是:“还原能力是最稀缺的能力”。看到现象的本质是一种能力,抽象的能力更是一种能力。从来没有一个模型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看到的真相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吴伯凡老师在冬吴同学会上说:“真实的生活是充满复杂性、模糊性、异变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真正有用的道理都是复杂的,不易说清的,有些甚至要给它反面的道理留下空间,凡属独断论色彩的文章或书籍都是骗人的,因为它是以牺牲大量的复杂性、模糊性、异变性、不确定性为代价,来给出一个简洁明快手到病除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我们在公众号看到标题为“所谓***,就是***”这样总结性的文章,就要小心了,它正在让你失去思考。在你探索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时,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觉得你应该做***;我觉得你适合做***的时候,也要小心的,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的手上。每个人的生涯发展,不是一套模型或者公式可以得出来。各种思维模型可以学习,可以实践,但不能依赖,更需要对自己的感知,对外部直接的感知,生涯规划不仅仅需要科学,更需要艺术。

4、摸机率。跨年演讲里提到摸机率的时候,讲到了信息过载。我在整理自己的手机图片库的时候,发现总共有29784张照片,有工作照片,有生活照片,还有——很多培训时拍的照片、保存的各种知识点照片。这些照片就这样摆在里面,从来没有看过。想想我们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热衷于把ppt拍下来,把自己读的书拍下来,表示非常勤奋地学习过。但是,是否想过,我们学习的知识已经完全够用了,再学就真的成为脂肪了,仿佛存到手机里,就学习了。知识需要消化—消解、转化,才能形成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我们都需要去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并去消化、践行。才能内化成未来生涯发展的充足燃料。


后面我就没听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生涯规划的视角去听罗老师跨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