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如何对待你的时间, 你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叶老师在《逆熵增成长之路》书中阐述了大量的时间概念,再读到俊英子时我去知乎上读了相关的帖子,也买了一本时间轴手账本,我真的很需要把我的时间观建立起来。
之前在《认知觉醒》里读到《晨间日记的奇迹》,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后来选择用手机记录,慢慢就放弃了,感觉我的时间真的是很零散,各种事情交织,累一天回来能躺下就躺下了,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离床远一点。
关于是书中也单独成篇,我没有按照书中顺序,而是将时间篇放在第一个想要谈体会的位置,我认为学习、阅读、写作等等都是方法,对时间的认知却是根源,对于18条时间的秘密,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令我最惊艳的一条是管理时间的本质就是管理人生,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一天有1小时的产出,这一天拥有了1小时。
然而一切又都是时间的积累,对于复利效应,本金和收益率都是乘数,而时间是指数,所以不管在任何领域想要取得成就,都需要时间指数的加持,特别是在学习方面,长时间持续的输入才会更高效的产出。人生想要有成就,人生想要有意义,想要把人生管理好,最佳途径就是认清时间的价值,做事多考虑时间成本,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之前也简单打卡《晨间日记的奇迹》,用九宫格进行记录,坚持不久就放弃了,现在反思起来,那只是一个时间的流水账,对第二天的机会很空洞,对当天的反思浅显表面,得到的正反馈也非常的弱,有意识到时间管理的作用,但没有量化,没有统计分析,实际作用过于简单。一天24小时,一周168小时,一个月8760小时,我的一天是如何分配的呢?简单用“三八理论”的话,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的碎片时间不知道在零零散散做些什么,现在的我不刷短视频,也不玩游戏,但一天下来也不知道干了什么,比较多的应该是看网络小说,最近其实也有在看些书,《知行合一王阳明》、《认知觉醒》、《晨间日记的奇迹》、《认知驱动》、《纳瓦尔宝典》、《财富自由之路》,道理又懂了很多,但是改变不是那么明显,没有立刻动起来。
我是在五一劳动节阅读《认知觉醒》时,在书评区接触到逆熵增者的,当时就关注了公众号并加了微信,中间领取了一本《财富自由之路》的电子书,近期看的这几本书感觉真的需要多看几遍,去总结去践行一些东西。
但仅仅是激发了间歇性踌躇满志的状态,慢慢又朝着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下滑,我认为是环境的问题,这种安稳的环境把我打磨的斗志全无,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讲到,所谓稳定的工作,细想一下,稳定如同一张温床,不需要突破,也就不需要成长、不需要进一步学习。做这样的工作可能会有一些聊以自慰的成就感,但是因为没有成长,一辈子不可能跨越里程碑(里程碑就是财富自由)。
在信息流动成本越来越低的现代社会,能力被埋没的可能性也会趋近于零,所以人最需要的还是成长,还是能力,好像有些偏题,但能力的培养仍然适用复利效应,大脑经过长期的复利效应会越来越聪明,认知也会越来越高。
细细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可用时间,
5:30-6:00 晨间日记(手写版)
6:50-7:10 待定
12:30-13:30 练字、输出(这个时间不敢看书,坚持不下去的,太容易犯困了)
13:30-14:20 午休
17:30-18:00 跑步或keep
18:30-19:00 跟孩子视频
19:00-19:30 总结一天的工作
19:30-21:00 阅读(一周有两天是训练到22点的)
21:20-22:00 总结阅读的内容,上发篇小文章
22:00-22:30 洗漱准备休息
我感觉这个计划对我来讲是比较宽松的,一个半小时读书,一个小时输出,半小时计划,四十分钟总结加,半小时运动,半小时陪孩子,睡眠时间达到八个半小时。重点我还是要反思一下睡眠时间的,在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是周末,周六晚上睡了九个半小时,周天上午9点多就困得不行了,又沾床就睡一小时,中午12点半睡到三点左右,睡眠时间接近13小时,可能是因为近期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身体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睡眠上先压缩至八个半小时吧,这个需要记录在手机上和下一步的时间轴手账本上。
综合一周的话十个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应该可以读完两本书左右吧,我的阅读效率的话,一本书大约在5到6小时左右,输出7小时,7篇文章,日总结7篇,运动3.5小时。
没有总结过自己的工作时间,说实话,时薪少得可怜,因为我认为不能回家的日子里都算是在工作岗位上,即使休息时间也是需要值班,随时准备迎检,随时都有破坏我计划的可能性。按照刚才的日计划进行的话每天工作接近十个小时。
休息日的日计划呢?
06:00 起床
06:00-06:30 写九宫格晨间日记
06:30-07:10 看书学习
07:30-08:30 看书学习
08:30-09:00 跟家人打电话
09:00-10:00 看书学习
10:00-10:30 跟孩子视频
10:30-11:50 看书学习
11:50-12:20 吃午饭
12:20-13:00 娱乐时间
13:00-15:00 午睡
15:20-17:00 看书学习
17: 00-18:00 运动健身
18:30-22:00 写作
22:30-06:00 睡觉
休息日的计划反复修改,暂定如此吧,这就是《认知觉醒》里写到的,工作的时候也很尽心,但是当空闲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除去喝酒应酬、游戏娱乐,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的时间是没有的,这应该就是自我世界的缺失。
制定我的年度计划,也许会有修改,我还答应了一个录课的要求,可能会对计划有冲击,但是基于现在的情况去进行,如果有变动及时调整就好了,因为这个录课的要求,我在第一和第二个共读营时迟迟没敢报名,不管有没有事情冲突,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今天是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距离2023年元旦还有138天(19周+5天)。
1.阅读30本书,我每天制定的阅读时间在1.5小时左右,一周的话按照1.5本书,因为周末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大致相当于20周读30本书。当然如果选的书文字比较多的话,另当别论。
2.140篇文章,在上日更吧,每篇文章不少于400字,总字数不少于6万字吧,这个目标要看情况进行调整,因为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活动,也就没有比对的标准了。
3.运动120天,这个说实话挑战性还蛮大的,因为我是在东北居住,冬天实在是天气有点hold不住,但是也不是不能实现,每天跑步3公里吧,引体向上20个,不跑步就做keep。
4.每天早起120,工作日5:30,休息日6:00,给自己18天的休息时间。
5.每周复盘19次,每月复盘4次,年度复盘1次。
6.每天进行时间轴记录一天时间开销,知道每一小时去向。如果再升级就是注意力开销记录,这个水平还达不到。
时间管理方法:
1.人生电池-900格,已经做完表格了,看上去确实比较有感触,以75岁为平均数,900个月我已经过去354个月,已经超过1/3,在纸质版拿笔涂色的时候,涂三百多个格子都感觉很累,我的人生过去这么多却没有感觉。
2.年度计划(smarter法则)、月计划、周计划(pdac循环法)
3.晨间日记九宫格,做好每日计划。
4.事件-时间记录法(柳比歇夫),找到每一个小时的去处,像对待物质一样对待时间,从支出时间和收入事件双线把握时间的流动。用时间轴记录手账统计好每个小时的事件。
读书计划从事件类书籍《财富自由之路》、《人生效率手册》、《奇特的一生》、《只管去做》、《搞定》、《吃掉那只青蛙》、《番茄工作法》、《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高能要事》。
时间这个专题,随着阅读书籍在逐渐补充,《财富自由之路》讲的不仅仅是时间,这儿本书值得反复阅读,也必须反复阅读,同时把里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每周其实只适合阅读一篇。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输出。
2022-8-16
昨天立下年度flag,作用真的很明显,基本上按照计划进行,虽然晚上因为工作因素冲击的很厉害,欠下一天的阅读时间,但是下午跑步时间是挤出来的,晚上总结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包括早起和午休压缩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掌控自己的感觉,同时也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人在闲下来的时候,状态会越来越懒散,导致所有的事情都停滞不前。
在人的认知里总有差不多这个概念,越是差不多,越是差很多。根据乌比冈湖效应,人总会感觉自己高出平均水平,特别是能力欠缺的人陷入邓宁克鲁格效应更加可怕,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考虑的基础上得到的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他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这种对自己错误的评价,更让人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一些事情只是自己不屑于去做,动不动就瞧不上别人。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种人。
有句老话:瞌睡睡,睡瞌睡,瞌睡越睡越瞌睡。精神振振精神,精神越振越精神。想要打破这种心态,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把一件事做到足够好,有了一次类似的体验,马上就会破除这种差不多的幻想,所以成功过的人不怕失败。
心态发生转变以后,会带动身边的人和事,虽然是利用零散时间在阅读,在写作,但是这种管理时间的状态,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想认知状态。用零散时间的管理和总结,带动本职工作的专注和提升。
2022年9月3日
再次书写时间,让我更加感触到“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
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
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共读营的小伙伴说过,时间是最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富人就多给你1个小时也不会因为你是穷人就是少给你1个小时,时间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概念,只不过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创造的概念,时间是没有办法管理的,只能记录。
半个月来每天记录时间最大的意义在于更加能够认清自己,每日记录时间,周统计时间,记录的不是流水账,要去分析,去总结,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做计划。
9月1日我调整了年度计划,有些跟自己实际情况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比起8月15日我对自己的认知就更加的清晰准确。
想要制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你总需要一个度量的标准,这是一个不通过记录记录时间根本无法达成的事情。
我现在很清晰地知道晨间日记我早上需要花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搞定,晚上大约花个十分钟罗列一下,第二天花半小时写每日反思,共度《逆熵增成长之路》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大约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需要相对集中的时间。
对时间非常的敏感,这样在制定计划时才能把握到跳一跳刚好能够得到的水平,在舒适区边缘成长。
另外柳比歇夫的事件-事件记录法,这个我的感受是让成长可视化,记录时间除了用时间的概念去记录,用完成的事件记录更加具有直观性。
我在8月15日的第一周,每天阅读的内容是多少,日更仅有一篇一两百字的文章,最近几天的日复盘里,每天的都能保证两篇、三篇甚至四篇的更新,字数一度日更突破四千字,放在半个月以前我是不会相信我能日更这些的,我第一版年度计划日更400字,到年底突破6万字,仅仅8月我就更新了2.6万字,6w太低估自己了,9月1日的年度计划目标跳一跳剩余四个月达到15万字。
我现在每天保证日反思一篇,共度感悟一篇,的一年陪伴营历史作业一篇,遇到周末或者月末加一篇总结复盘,现阶段能力水平上对我来讲,恰好处于跳一跳够得到的地步,对于其他的课程,虽然有的很喜欢,但贪多嚼不烂。
所以时间就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创造的概念,认识时间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你怎样对待时间你就会收获一个怎样的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