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5日,庐山图书馆举办落成典礼。
地点:
九江
类别:
建设
《申报》1935年8月7日
1938 年 8 月 6 日专电:牯岭,庐山图书馆落成,费十余万元,庐各界 5 日在内举行第一次纪念周,熊主席(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张治中(中央军校教育长)亦参加。
资料来源:《申报》
“夏都”之名,众所共知。“夏都”之实,总要依托于有代表性的文物、景观才是。庐山上,民国三大建筑可谓夏都的代表。它们早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庐山申报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支撑。
所谓民国三大建筑,是指在 1935 年到 1937 年间竣工的,由国民政府修建的庐山图书馆、传习学舍和庐山大礼堂,它们是庐山最大的单体及连体公共建筑,因此也被称为“三大公建”,它们建成之时就曾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从 1932 年 6 月起,庐山正式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牯岭不仅是政府消夏、办公的场所,也要完成政府召开会议、培训人员的功能。庐山原有的私人别墅、宾馆已不敷需求。1933 年,蒋介石举办了第一期庐山军官训练团(见《历史上的今天 · 7月18日 · 第二黄埔——庐山军官训练团》),他命令在五老峰下的海会寺建设集训中下级军官的训练团营地,并在牯岭筹建面向高级军官的培训场所。
庐山图书馆与传习学舍,拍摄年代不详 图源:史海钩沉
1933 年,蒋介石在庐山上亲自选址,确定东谷南部原火莲院旧址为庐山图书馆基地。庐山图书馆的建设设计、工程管理均由江西省建设厅负责,由杨荣猷营造厂承包营建。杨荣猷是湖口人,他开设的营造厂里全是湖口工匠。杨家三代都是搞建筑的,一代比一代有名,杨家的故事以后再讲。
庐山图书馆于 1934 年 8 月开工,1935 年 7 月竣工,8 月 5 日举行落成典礼。这座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图书馆为三栋联体的琉璃瓦宫殿式两层建筑,总面积 1410 平方米, 馆建筑标高 12 米,三栋联体的房屋呈一字 排开,每栋之间有侧廊连接,正中一栋门前建一传统中国式门楼,突出其中心感。屋顶飞檐翘角,覆以绿色琉璃瓦。这是庐山上唯一使用如此高规格的建筑材料且保留到现在的大型建筑。
庐山图书馆 笔者摄于2021年8月
图书馆的外观极具中式韵味,仔细看却又全是西式建筑结构,其门窗是典型的欧美别墅风格。在周边都是西洋别墅的环境下,既显得别具中国特色,却又稳重优雅,而并不太突兀。笔者一直以为,庐山图书馆优美而亲和,是庐山上最出色的建筑之一。
庐山图书馆经历过很多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其中可以永载史册的,当然是 1938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这里发布了抗日声明(见《历史上的今天 · 7月17日 · 庐山谈话会与抗日声明发表始末(下)》)。解放后,这里仍然保留了图书馆功能,上世纪 70 年代,被改为庐山博物馆,改革开放后成为了隔壁庐山大厦的附属,开庐山谈话会的那栋房子被改成了餐厅。在那段火热而又混乱的年代,里里外外全都是卖纪念品和土特产的小摊贩,媚俗的广告、嘈杂的音乐,乱糟糟就像菜市场,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读书授业的地方。
如今,它被改名为庐山抗战博物馆,设置了很多展厅,介绍庐山抗日孤军和庐山谈话会的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笔者看来,这里对历史的讲述不太准确。
传习学舍 笔者摄于2021年8月
隔壁那栋高耸的庐山大厦最早被称为传习学舍,其实就是座大号的宾馆。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传习学舍的设计与施工单位,有说法也是杨荣猷营造厂做的。它在 1935 年动工兴建,1936 年落成,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六层,据说刚建好时内部装修的档次很高,有暖气、电灯、洗手池等配置,很多别墅都达不到这等标准。
传习学舍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极简风,光秃秃的几无装饰。它的位置最高,前面有长长的台阶,从下面仰望,显得庄严硕大、方正呆板,说它像个墓碑更合适些,夸它好看的人显然没有审美水平可言。
笔者上过无数次庐山,也经常住在附近,却从未步入这座庐山第一大楼。可能是懒得爬那么长的台阶,可能是因为它一直是经营的宾馆,据说星级很高,没订房间进去会自讨没趣。更可能是,笔者就一直不喜欢这房子的风格。
庐山大礼堂 笔者摄于2021年8月
图书馆的另一侧是庐山大礼堂,它建成最晚,1935 年年底开工,1937 年竣工。承建单位是上海华中公司,设计师也是中国人。庐山大礼堂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与图书馆是倒过来的。图书馆是中式的皮,西式的骨子,而大礼堂特别奇怪,它的几面都是典型的欧式风格,窗户都是大型的现代钢窗,然而它的正面中间,却硬生生的做了个纯中式, 挑檐用钢筋混凝土仿飞檐支承,覆盖蓝色琉璃瓦,入口处做了三个拱券门,搞得像故宫的门楼,两侧却又是八角形小窗,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如此混搭,很有趣。大礼堂是两层结构,上层礼堂、下层食堂。
解放后,这里被改名为庐山影剧院。因几次庐山会议在此召开,现为庐山会议旧址。关于它的故事,不久后会单独讲述。
三大建筑航拍图(中间的图书馆淹没在树林中) 摄影:麻小昌,2022 年 7 月
三大建筑建成后,赞美与批评都有。有人称之为庐山之冠,建筑雄伟精美,而且极具中国风格,表现了民族特色。反对者认为,三大建筑前高后低,不中不西,过度追求巍峨壮观气派,破坏了庐山的自然环境。
笔者也以为,在夏都修建会议、办公场所很有必要,但三栋建筑风格倒不是主要的,选择的位置很不合适,它们是为了国民党军官训练营而建造的,与庐山东谷别墅区隔河对峙,破坏了这一片恬静优雅的氛围。在风景区里建楼堂馆所,庐山是头一号。
尤其是那栋庐山大厦,就是个宿舍楼而已,搞得这么蛮横硕大,实无必要,说明老蒋不仅是好大喜功,审美水平也是够低的。
庐山大厦前 笔者摄于2021年8月
三栋建筑里,笔者最喜欢庐山山图书馆,它最漂亮,吸收了西方近代的建筑技术,却表现出纯中式的风格,优雅俊秀,如淳诚敦厚的君子,在苍松巨柏的掩映下,稳重内敛却不张扬。它与庐山不冲突,并为庐山增色。
无论怎样评价,三大建筑是民国留下来的代表性、地标性建筑,它也是那个时代中西交融、碰撞、混杂的样本,是庐山上颇值得造访的代表性景点,在这里体会当年发生过的故事,挺有意思的。
庐山图书馆和庐山会议旧址,以后还会再讲,敬请期待。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