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什么?】 (6) 卦、爻运动与变化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反复过程
上文我们谈到,乾卦与坤卦是两个标准的或典型的均衡卦,在这样的卦中,六爻均等,卦体平衡,象这样的均衡卦,六十四卦中,仅有乾坤两卦而已。如果是从卦体的状态上考虑,六十四卦还可以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平衡卦除了乾与坤以外,还有剥、复、颐、大过、家人、睽、蹇、解、夬、姤、渐、归妹、既濟、未濟,共计十六个卦,其它四十八个卦属于失衡卦。
判别卦体平衡与失衡的标准就看中间四个爻,如果是中间四个爻完全相同,或者是二与四相同,三与五也相同,那么这样的卦就叫平衡卦,如果不同,那就是失衡卦。平衡与失衡的区分在平面六画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球形卦体上是一目了然的,我们把二与四和三与五,形象地叫做两个“跷跷板”,也叫两个成十字交叉的“天平”。
平衡与失衡的区分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到卦、爻运动与变化的另一个规律,那就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反复过程,简单的说也可以叫做“均衡律”。
在十六个平衡卦中我们还可以分为两类,即相对稳定的平衡和微妙平衡。这主要看初爻是阴是阳,如果初爻是个阴爻,这样的平衡卦就叫微妙平衡卦,如果初爻是个阳爻,那么这样的平衡卦就叫相对稳定的平衡卦。相对稳定的有乾、复、颐、夬、家人、睽、归妹、既济,其它八个为微妙平衡卦。
依据下爻是阴是阳,我们还可以把失衡卦分成两类,即一般失衡卦和严重失衡卦。所谓一般失衡卦,就是说这个卦虽然失衡,但还算比较稳定;所谓严重失衡,就是说这个卦失衡的程度很严重。按照以上标准,四十八个失衡卦中,严重失衡卦计有蒙、讼、师、比、否、谦、豫、蛊、观、坎、咸、恒、遁、晋、萃、升、困、井、鼎、艮、旅、巽、涣、小过等二十四个卦,其它二十四个失衡卦为一般失衡卦。
失衡卦还可以分为整体失衡和局部失衡两类。所谓整体失衡,就是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所谓局部失衡,就是只有一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按照这个标准,属于整体失衡的卦有泰、否、随、蛊、无妄、大畜、坎、离、萃、升、丰、旅、涣、节、中孚、小过等十六个卦。属于局部失衡的卦有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豫、临、观、噬嗑、贲、咸、恒、遯、大壮、晋、明夷、损、益、困、井、革、鼎、震、艮、巽、兑,共计三十二个。
在失衡卦中,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区分为动态失衡与静态失衡两类,区分的标准就是看在“跷跷板”上,量大的一端在压向初爻的时候,有没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或者是量小的一端在被撬向上的时候,有没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如果有,那么这样的失衡卦就叫动态失衡卦,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失衡卦就叫静态失衡卦。我们试以谦卦为例,如下图:
谦卦三五失衡,谦三为丙,初为丁,谦三至初,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我们说这个卦就是“动态失衡卦”。
我们再以屯卦为例,如下图:
屯卦三五失衡,五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屯五至初没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单从初五这两个爻的关系看,这个卦只能叫失衡卦,不能叫动态失衡卦。可是屯卦初、三受五爻的影响,有被撬向上的趋势,初为乙、三为丙,上为丁,由初至三或由三至上,都具有现实的直接的性质,因此屯卦也是“动态失衡卦”。
什么是动态平衡呢?动态平衡指的是这个卦虽然是个失衡卦,但在动态条件下还能够保持卦体的稳定,我们试以比卦为例,如下图:
比卦三五失衡,五爻有迫初之势,但比五为癸,比初为壬,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因此比卦就是一个“动态平衡卦”。
在四十八个失衡卦中,属于动态失衡的有十七个,即:屯、蒙、师、泰、否、大有、谦、豫、贲、无妄、坎、萃、鼎、艮、丰、旅、小过。属于动态平衡的有二十五个,即:需、讼、比、小畜、履、随、蛊、观、大畜、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损、益、升、困、井、兑、涣、节、中孚。同人、临、噬嗑、革、震、巽等六个卦则属于“静态失衡卦”。相对于动态平衡来说,依据两个“跷跷板”区分出来的十六个平衡卦,我们又叫静态平衡卦。
不论是静态平衡还是动态平衡,所有的平衡卦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平衡,一旦时间条件有了变化,卦体平衡的局面就会被打破。静态平衡虽然不考虑时间因素,但是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跷跷板”的两端对等,只是指的是阴与阴对等,阳与阳对等,并不考虑同是阳爻或同是阴爻,它们在量上还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包含的天数、地数未必一样,所以仅凭阴阳,还是不能精确断定两个“跷跷板”的平衡情况,要说两端对等就是平衡,那也是一种大体上的对等或平衡,而不是完全的精确的对等或平衡。
退一步讲,即便是两个“跷跷板”的两端完全对等,那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复卦,下爻为阳,其它爻为阴,单从阴阳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平衡卦。如果从数构成上看,复卦中的阳爻,一定是一个包含着九个天数的纯阳爻,其它五个阴爻,一定都是包含着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的阴爻,这样的阴爻,可以叫“临变的阴爻”或“量最大的阴爻”,因为只要再增加一个天数和减少一个地数,这样的阴爻就会变成阳爻。这样我们可知,复卦中间四个爻完全等量,或者说两个“跷跷板”完全处于水平状态,这是否说复卦就是一个绝对平衡卦呢?不可以,因为复卦所用天数是二十四个,地数是三十个,这就是说复卦还有一个天数未用,如果这个潜藏着的天数一旦“上岗”,那么复卦的平衡就要受到破坏,因此我们说复卦的平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在一个天数被掩盖不用的情况下。
再比如姤卦,下爻为阴,其它五个爻为阳,假定下爻是个包含着九个地数的纯阴爻,其它五个阳爻都是包含着五个天数和四个地数的爻,那么可知这个卦的两个“跷跷板”也完全等量,这也是一个完全的精确的平衡卦,但因为这个卦的数构成用了二十五个天数和二十九个地数,还有一个地数未用,一旦这个潜藏着的地数“上岗”,姤卦的这种平衡局面也会受到破坏。因此我们说姤卦的平衡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失衡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平衡卦与失衡卦的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卦中有不平衡的因素,失衡卦中也有平衡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乾卦与坤卦是两个均衡卦,也可以叫做静态平衡卦,由于天道与人道的作用,也由于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的交替(也就是用九还是用六),使得乾坤卦变成了屯蒙这样的失衡卦,这可以看成是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失衡的转化。噬嗑与贲是两个失衡卦,由于三道的作用,使得它们变成了剥、复这样的平衡卦,这可以看作是由失衡卦向平衡的转化。
师卦是个动态失衡卦,比卦是个动态平衡卦,师卦变比卦,可以看作是动态失衡向动态平衡的转化。履卦是个动态平衡卦,泰卦是个动态失衡卦,履卦变泰卦可以看作是动态失衡向动态失衡的转化。
否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同人是个局部失衡卦,否变同人可以看作是整体失衡向局部失衡的转化。履卦是个局部失衡卦,泰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履卦变泰卦可以看作是局部失衡向整体失衡的转化。
六十四卦中,有平衡卦向平衡卦的转化,如乾变坤、剥变复、颐变大过、家人变睽、睽变蹇、蹇变解、夬变姤、渐变归妹、既濟变未濟。有稳定平衡向微妙平衡的转化,如乾变坤、颐变大过、夬变姤、既濟变未濟。也有微妙平衡向稳定平衡的转化,如剥变复、渐变归妹。还有稳定平衡向稳定平衡或者微妙平衡向微妙平衡的转化,如家人变睽、蹇变解。
六十四卦中,更多的是由失衡向失衡的转化,如屯变蒙、蒙变需等。有一般失衡向严重失衡的转化,如屯变蒙、需变讼等。也有严重失衡向一般失衡的转化,如蒙变需、否变同人等。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么繁纷复杂的变化当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我们说还是有的,那就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反复过程。一般说来,平衡卦比较稳定,不易运动与变化;失衡卦比较容易运动与变化,但不容易保持稳定。在经文中,稳定或静止就叫做“贞”,通达就叫做“亨”。卦体的最佳状态就是稳定而通达,稳定而不失通达,通达而不伤稳定。如果是过分稳定而失去通达,或者是过分通达而失去稳定,那就需要变化。对于过分稳定而失去通达的卦,《系辞》中有句话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过分通达而失去稳定的卦,《系辞》中还有句话叫“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老子》有段话叫“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什么是“一”呢?原来这个“一”就是统一、同一或一致,反映在卦体上就是均衡,均衡是所有失衡卦的指归,是运动与变化的目的,六十四卦从均衡的乾坤卦开始,到平衡的既濟、未濟而终,中经剥、复、颐、大过、家人、睽、蹇、解、夬、姤、渐、归妹等平衡卦,这正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反复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稳定而通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