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新阳光心理研修日记(39)

9月1日(周三)

今年中考,又耳闻有孩子因心理问题退出人生路上的第一场博弈。

这个孩子就读于被誉为全市最好的小学、初中,在班里稳居前四,级部稳居前二十。大家都说他将来非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莫属。父母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对孩子的教育属正面管教型,也就是不打不骂,注重正面引导和激励,基本能做到和善而坚定。

可是,就在去年10月份,临近中考前七八个月,孩子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假。先是说身体不舒服,晚上睡不着,偶尔请一两天假。后来干脆请长假,不去上学了,说自己在家学,调理一下睡眠。说是晚上睡不着,白天需补足睡眠才能学得进去。不过,考试的时候,他照常去参加考试。

父母觉得孩子一直听话懂事,跟他讲道理未果,也就依从了他,觉得孩子心里有数,让他自己把握。再者,几次月考下来,他的成绩依然稳定。

有一次拿到成绩,他在同学面前扬言:你看你们整天学得这么累,还不如我这个不来上课的。我不上学照样碾压你们

这话传到班主任耳朵里,把他叫去办公室好一顿训,还把这事告诉了家长,说家长不该纵容孩子装病不上学。临近中考了,他给班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这回家长也开始不淡定了,把他好一顿批评。爸爸批完了妈妈接着批。他和妈妈还发生了几次激烈争吵,吵到谁也不理睬谁。

自此,他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谁的话也不听,黑白颠倒度过每一天。高兴的时候就看看课本做做题,有时候还在线学习。不高兴的时候就蒙头大睡,或者上网打游戏。

中考一模考试后,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回来后他更是自暴自弃,说不参加中考了。自己就是那没出息的孩子,想有出息太累,自己这身体也不行了。考重点高中和清华北大的事,就交由弟弟去做好了。反正弟弟比自己聪明,也比自己努力。

好在爸爸还算明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主动求助身边的心理专家。心理专家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引导他们夫妻二人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合理信念,也就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想法和心态。

夫妻二人对照反思,自己身上还真存在这三方面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小给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觉得孩子非清华北大莫属。他们觉得凭他的智商和从小的听话、好学,应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孩子自己也觉得应该超越父母,必须考重点、上清北。三人都有(他)我必须获得成功绝对化要求

直到孩子出了问题,爸爸还一再强调,只要想办法让他参加中考,即便考不上顶尖的两所重点高中,一类高中后面两所也没问题。或者让他复读一年,明年再冲刺顶尖高中。

这样做的结果,顺境没什么问题。一旦出现了逆境,孩子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当他扬言碾压一切,父母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几次争执,都气急败坏说了不恰当的话

一是过分概括化。比如你学坏了,不如小时候听话;不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一事无成;你太令我们失望了,全家上下没有出过你这样没出息的孩子;你成了大家的笑柄,不配给弟弟当榜样等等。

二是糟糕至极。一模考试失利,大人和孩子都产生糟糕至极的想法,一起陷入自责自罪、焦虑中、悲观中。孩子更是陷入糟糕至极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己是没有力量走出来的。他本身又拒绝看心理医生,唯有父母先走出不合理信念怪圈,然后携手努力,才能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艰难岁月。

该怎么做呢?心理专家引导父母共同商定了如下方案。

01.摒弃绝对化要求,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帮助孩子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

首先,与孩子一起,接纳生病了这一现实。关键要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的爱,不会因他出现状况而改变。他的健康快乐,才是当下爸爸妈妈最关心的。相比于此,其他都是次要的。

然后,从帮助孩子改变健康状况做起,和孩子商定调剂身心的小目标。比如:昨天晚上12点上床睡觉,今天晚上11:30,明天晚上11:00......睡不着不要紧,只需要上床闭上眼睛。爸爸或妈妈可以轮流陪伴。以此类推,直到把上床时间调至10:00前,能够不需要陪伴,独立及时上床睡觉。

还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健康有益的事。比如孩子喜欢打篮球,又不愿意白天出去打,说怕人家笑话他,父亲可以找一片白天没人的运动场。周边山上就有很多这样的运动场地,心理专家也给了推荐。建议爸爸陪他打篮球。实践证明,阳光下的运动,对抵抗抑郁很有效。

02.摒弃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想法,让孩子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心理专家推荐给他们一位中高考政策的权威专家,从政策、中高考路径等方面给以很好的建议。使家长明白,在经济基础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孩子的升学路径非常多,并不是只有独木桥。今年没参加中考也没关系,很多升学路可以走,不只复读一条路。

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就是先帮助孩子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恢复健康。然后再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轻装上阵,轻松愉快地通往理想的彼岸。

在通往理想的彼岸的过程中,仍旧是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个小目标。永远记住的一点,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因为孩子在这种状态下,需要的是能够完成的信心,品味完成后的成就感

这一过程中,父母一定要遵循这样的理念:完成就好,不求完美。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反反复复,帮助孩子完成一个个小目标,重拾信心,改变不合理信念,重构健康积极心态,这才是当下最主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新阳光心理研修日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