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回忆的模糊不清,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如同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普罗大众对莫言作品的开始拜读,相信像我一样,很多人对石黑一雄这个作家的作品的渐渐熟知,也是在他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石黑一雄的小说题材丰富繁杂,人物更是横跨亚欧文明。诸如《远山淡影》背景放在战后日本长崎,《长日将尽》背景是在战后的英格兰,《我辈孤雏》描写20世纪的上海…但他的题材背景并非是为了复刻重现现实和历史,更多是重在刻画特定背景下诸如孤独,压抑痛苦以及自欺等的人的内心世界,而这也在一开始的作品《远山淡影》中就有显现。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里面包含了第一人称叙述,回忆,讽刺,国际化视角等手法和元素,有些也成为了黑石日后的标志性东西。该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移居英国的日本妇女悦子,在女儿回家的五天里回忆了往昔。她的回忆中战后长崎的一对饱受折磨的母女,她们渴望安定和新生活,但始终走不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和阴影,最终以母亲成功移民,女儿自尽的悲剧收场。

小说构思巧妙,讲述者的回忆模糊不全且存在疑点,直至结尾,讲述者忘记或放弃了伪装。在此时才证实读者的推测:讲述者利用主观可选择性的扭曲回忆作为掩护,企图借用别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实现自我欺骗,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罪恶感。

回忆是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给主观性扭曲回忆供了机会

在她的回忆中,佐知子是出身富裕的大户人家,嫁的也是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但他的丈夫和家人都因战争死去,留下她和女儿。战后的她们饱受磨难,生活贫苦。心高气傲的佐知子渴望去美国开始新的生活,不断说服自己,说服女儿投奔伯父家,最终母亲成功移民,女儿自尽。另一方面,在悦子的回忆中,她身怀有孕,丈夫尽职尽责事业节节高升,有一个和蔼的公公,不时地帮助佐知子母女俩,是一个生活圆满,贤惠善良的人。

一个人的回忆是对过往的过滤,时间让它变得模糊。因为模糊,讲述者可以对个人性的回忆进行主观选择性的扭曲。而在文尾悦子的一句"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表明她就是故事里的佐知子,她的回忆就是主观选择扭曲的回忆,迷糊不清且存在疑点,因此不可全然相信

疑点1:开篇讲述景子已死,之后却开始了对一对母女的回忆

"我只记得她是一个让我难受的人。这就是我对她的印象。可是我真的很难过,听到她的消息。"

多年以后,此时的悦子在英国已居住多年。当女儿妮基回家看望她时,她们谈论到了是关于已死的景子,紧接着悦子就回忆起了往昔还在战后长崎时结识的佐知子和万里子这对母女——别人的故事。

明明谈论的是已死的景子,后一秒却就回忆了别人的故事。景子为什么会自杀?她生前的相貌,生活和内在性格品格…这些可以全面了解景子的细节描绘,全篇中几乎没有只是寥寥几句。似乎是有意隐之,又好像是记忆模糊已忘却。

悦子对景子的回忆和对别人故事的回忆的,或许是“刻意”,是经过主观选择,扭曲的回忆。

疑点2:丈夫当年逃避了什么导致悦子离开长崎,以及如何来的英国

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二郎面对可能的尴尬局面时的一贯做法。如果多年之后,他在面对另一场危机时不是采取同一种态度,我也许不会离开长崎。但这是后话了。

悦子回忆公公绪方先生是个和蔼的人,但却被自己的学生在报纸上谴责有罪。丈夫二郎工作尽职尽责,但对自己的父亲和妻子漠不关心,一回家就喊累。绪方先生想让儿子帮自己,让学生撤销那篇报道并对自己道歉,但二郎总是找借口拖延时间。父亲下棋的请求也多次被推脱,一盘棋下了好几天。在快要输的时候,二郎就放弃选择投降。父亲多次耐心指导,告诉他不要当投降主义,二郎大发脾气,告终。

悦子以两次事件评价二郎面对危机的态度导致自己之后离开长崎去了英国。但她并没有明确讲述二郎面对的是何种危机,二郎的具体职业也未提到,他的职业与绪方先生提到的投降主义是否有关系。在日本战后那样艰难的年代悦子是如何离开丈夫去往英国的。

这些悦子亲身经历并不容易,甚至影响了悦子后半生的事情,悦子在他的回忆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因此有理由怀疑悦子的回忆并非全部的事实,她对自己的回忆进行了选择,扭曲了回忆。

疑点3.藤原太太眼中悦子的不开心和悦子自认为的开心

藤原太太细细地看了我一会儿,然后说:"你现在有那么多的盼头,悦子。你在为什么事情不开心呢?"

"不开心?可我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

她还是看着我,我紧张地笑了笑。

战后的长崎,每个家庭都遭受严重的创伤。有的人沉湎过去不可自拔,有的人打起精神往前走,藤原太太就是打起精神往前看的人。她在战争中失去了权高位重的丈夫只留下一个儿子,自己开了面店,不断鼓励悦子好好生活。藤原太太时常问悦子为什么不开心,但在悦子的回忆中自己是一个生活圆满的人,没有表现出太多忧伤不开心的时刻。

悦子的回忆中与藤原太太出现了矛盾,这是悦子对自己回忆进行主观扭曲后才会出现的结果。

借用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实现自我欺骗

在故事里,佐知子"枉为父母"与悦子"善良"形成对比,实现自我欺骗

1.佐知子的"枉为父母"

"万里子在美国会过得很好的,你为什么不肯相信?那里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在那里她的机会更多,在美国女人的生活要好得多。"

在悦子讲的故事里,佐知子心高气傲,对女儿缺乏关爱,经常扔下万里一个人在家。她贫穷渴望去美国重新生活,并且将这种渴望说成是对万里子的爱和考虑。但其实更多是为了自己,万里子不想走,想去伯父家,讨厌美国继父。到最后为了去美国,甚至失信溺死了万里子的猫,导致女儿自杀。

2.悦子的"善良"

"是,我保证,"我说。"你要是不喜欢那里,我们就马上回来。可我们得试试看,看看我们喜不喜欢那里。我相信我们会喜欢的。

悦子在故事里,她贤惠善良。佐知子不在家时候她照顾万里子,给她玩具,万里子不见时她比佐知子更着急。但在万里子请求她收留猫、佐知子溺死猫时极为冷静,到最后以母亲口吻与万里子对话,佐知子与悦子才合为一人。

悦子借用佐知子的故事,试图用佐知子"枉为父母"与自己"善良"的形象形成对比,实现自我欺骗,以减少罪恶感,说出无法作为当事人的痛苦。

承认借用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是忘记也是放弃

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我笑了一声,转向妮基。"对,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件快乐的往事,仅此而已。"

悦子对不愿提及景子,和女儿妮基谈到,也会快速掉话题。仅有的对景子的回忆里,她拒绝与家人交流,偶尔的出现就与继父争吵,与家人格格不入,妹妹妮基甚至评价她是一个让人难受的人。

但悦子很清楚,景子的怪异和自杀与自己来英国有很大的关系。她总是在梦见小女孩,去景子房间生前住的房间,忍不住想象上吊自杀的场景。但同时她又为自己开脱,说服自己来英国是为了景子。

有些痛苦无法言说,又无法不说,憋在心底碾转反侧,悦子先是借用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这段故事。但最后她打破与故事主人公的界限,这个承认或许是忘了,或许也是放弃。放弃自我欺骗,放弃自己编织的谎言,承认自己的罪恶,虽然依然痛苦却是释然后不再四处躲避的痛苦。于是说完后轻轻的笑了。

结语

《远山淡影》像一部推理小说,它在开始精心布局,引起冲突。已死的景子、佐知子和万里子,就像两条平行的线,直到最后一刻,它才告诉你线索解开谜题。但它又不是传统的推理小说,情节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结尾是唯一的线索也是答案,如果没有就无从破案。

本小说仍然探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内疚和自责。当回忆痛苦不堪,备受良心谴责时,人宁愿不回忆,甚至利用回忆的模糊以及主观可选择性扭曲回忆,借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以减轻自我的罪恶感。

就像有人说起一件事时,总会说从"我有一个朋友…"开始。或许,他/她讲的朋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并且这个朋友的故事就是他/她自己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回忆的模糊不清,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