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共读》第一次预习作业

1、我是80后,出生的环境偏僻落后,家长文化水平也不高,小时候就只读过课本和几本作文书。初三时才第一次拥有一本真正的课外书,老师推荐的名著高尔基的《母亲》。

      上师范后,在图书馆里才真正读过巜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几本书。

      当了妈妈后,才陪孩子读过一些童书,如《中国神话故事》、郑渊洁的童话、《成语故事》、《80后妈妈讲故事》、睡前故事系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巜穷爸爸,富爸爸》,“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几本,“歪歪兔”系列几本,小猪佩奇系列,彩乌鸦系列几本,《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杂志,国学系列《三字经》、巜弟子规》、《百家姓》、巜笠翁对韵》、诗歌巜向那明亮的远方》,《千家诗》、巜唐诗三百首》节选、《宋词三百首》等。

  尤其是 绘本类,故事类都是近几年陪孩子读书时看的,孩子能独立阅读后,我一般是按着书后或网上的推荐,给孩子买书,我读的童书还没有自家孩子读的多。孩子读过的童书大致有一百多本。

    2、儿时虽没读过童书,但妈妈给我们讲过故事。如牛郎织女,朱元璋放牛,乞丐变金人等。那时农村经常有衣着破烂的乞丐,拖着长竹杆拿着空碗来要饭。只要有乞丐来,大人就让小孩给他们一点米或一块锅巴。如果是逢年过节,可能一天会来3、4个讨饭的。有些人家不胜其烦,听见狗叫知道讨饭的来了就关门。

    每到这时,妈妈就给我们讲,人要行善,好心会有好报。接着就讲从前有一要饭的看见别人家接媳妇就来讨饭,这家主人不但给要饭的米,让他坐到席间吃饭喝酒。吃完后,要饭的还要睡新娘的床,主家脾气好竟答应了。客人走后,到房间一看,那床上睡的竟不是要饭的,而是一个金灿灿的人。“九十九忍,得金人”的故事就从这儿来了。

      那时,我傻傻的想:啥时候也能遇到这样的好事?再有要饭的上门,我都抢着去给他舀水,送米。

        上学后,印象最深刻的是看过的动画片《葫芦娃》、《小龙人》,《人参娃娃》。采参人一喊:“棒子,棒子!”人参娃娃就定住跑不了。这样的细节还被我们变成了游戏,类似今天的孩子玩的”1、2、3木头人”的游戏。

      课本中印象最深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时我怎么也不懂,小女孩又冷又饿,都冻死了,临死前嘴角怎么会还带着微笑呢?应该是痛苦的才对呀!直到今天才明白作品后深刻的含义。

      陪孩子共读时,印象深刻的是“歪歪兔系列”里的《财神变成了驴》,自己以前没读过类似的财商教育书,所以觉得教育意义大。孩子读完《穷爸爸,富爸爸》一书后,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是最大的变化!

3.我认为童书最重要的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有图画,有教育意义,文质兼美,最好有些书能指导孩子学以致用。

      在陪孩子读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喜欢带图画的书,年龄越小越突出。知识性内容,孩子不理解时硬教孩子读,没兴趣,不容易坚持。诗歌类,古典诗词类需要老师引导或家长共读,才能坚持下去。孩子读喜欢的书会越读越有兴趣。

      我家孩子偏爱故事类书籍,读书速度快,侧重情节,写起作文来会滔滔不绝,但文采不够。按老师要求摘抄笔记和读后感一直在坚持写,她写点评和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以,但用词的生动和准确性不够。我也很纳闷,孩子为什么摘抄时记的好词好句,写时却不会用呢?

    我最难理解的是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童书,作文书,名著之类的,但自己却不会独自写作文。低年级时靠背作文,高年级时思维和速度跟不上,写了上句不知下句如何写。阅读理解水平也不高。

      学校里大多数不爱读书的孩子语文水平普遍不好,我可以理解。但最头疼的是,看似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书写作业和读书任务,但阅读理解水平总是上不去,答非所问或回答不完整。

      我深知现行的课堂语文教学在指导阅读上的低效与无力,期望能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能力。

    从自家孩子的成长来看,我觉得三年级后应适当增加文学类读物,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才能提升孩子思维能力,写作水平。但具体读哪些书更全面?如何读写结合仍需学习。

      期待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新发现,新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本书共读》第一次预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