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的科学家陈忠伟院士是浙江金华人,早年研究主要在国外。2016年,陈院士如愿回到家乡金华,专门攻克新能源问题。他还在金华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研究和材料生产的公司。

以下是《年度得到·孙亚飞材料科学前沿报告》主理人——化学工程师孙亚飞对陈仲伟院士的专访:

陈院士表示,氢能源研究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但具体到应用上,把氢气开发成商用的氢能源,难题真不少。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氢气从哪儿来。

一个可行的思路是,用金属铝和水的化学反应来制取氢气。但这种方式操作成本太高,会浪费大量的电能。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太阳能,但是直接让太阳光从水里分解出氢气,效率非常低。

对此,陈院士团队的解决思路是,将工业废气转化为氢气,这样既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同时又能对废气再利用,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做法。

氢气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储存它的难题。

一般容易想到的是储罐,比如像液化气那样,用高压,把气态的燃料液化以后,储存在罐子里的。但问题是,用罐子储存氢气非常困难。

氢气很轻,也很难像液化气那样转化为液体。为了让氢气的储存在罐子里,氢气罐的压力普遍要做到大气压的300到700倍,是普通液化气罐的12到18倍那么高——就是每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位置,都要能承受一个成年人体重的压力。

除此以外,氢气的渗透能力很强,可以沿着它接触的罐子内壁,往外扩散,加上它又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储存罐的材质就得用特别耐受的金属。

但问题又来了。氢气还会和一些金属发生反应,比如钛合金,虽然我们都说它性能优异,但它就是怕氢气,一旦和氢气结合之后,就会特别脆,不堪一击。很多金属,比如铝合金、不锈钢等等,也会有这个问题。

对此,材料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特种钢,也就是一种多金属熔合的合金,用这个特种钢做的罐子,可以储存氢气。如此,储氢的问题也能解决了。

虽然制氢气、储氢很困难,但是所有这些困难,都比不上把氢气的能量转化出来更难。

这个难,不是说科学家们没法把氢气转化为动力,而是科学家们想把氢气百分百转化为动力,特别难。

我们知道,汽车前进需要动力,动力来自于汽油燃烧以后的产生的热能。热能再带动机械装置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行驶。但是汽油燃烧后的这个热能,很多都没有转化成动力,而是变成热量消耗掉了。真正转化成动力的,一般只有30%左右。

因此,如何提高氢能源的利用率,不让来之不易的氢气白白浪费,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新难题。

科学家们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把氢气做成氢燃料电池。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氢气跟氧气的化学反应,不让这个过程发热,而是发电。再通过电机,把电能转化为动力,这个转化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最近这几年,氢燃料电池受到了热捧,很被看好。

目前,氢燃料电池在国内的试验已经开展了约二十年,甚至有不少地区已经提前规划了加氢站。但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始终没有进入正式的商用阶段。

氢燃料电池,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2021年,氢燃料电池终于突破了卡点,在商用上迎来了爆发期。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科学家们用到了能量转化需要的膜电极材料。薄膜的“膜”,正极的“极”。

膜电极材料,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膜和电极的组合体。膜电极对于燃料电池而言,就好比芯片对于手机的作用。

它是把氢气能量转化出来的大杀器。

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电极。

电极材料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它决定了电子的流动。在电池中,电子流动形成电流,产生电能。要是电子互相之间起了冲突,那能量就白白耗散掉了。一句话就是,电极材料决定了电池是否能够具备放电的功能。

没有电极材料的电池,电子之间不仅没有流动,还起了冲突。

对此,打个比方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说银行里有两个人在排队,一个要存钱,一个要取钱。两个人一合计,让想存钱的这个人,把钱给取钱的那个人,那两人不就都不用排队了吗?

——真要这么干了,那就是财务纠纷了!钱都给了取钱的人,存钱的人可是血本无归啊。

所以说,电极材料好比是银行柜台。柜台接到两个人的诉求,按手续处理以后,钱就流动了起来,也不会出现矛盾。

那膜电极又比一般的电极特殊在哪儿呢?

这种电极要能够让氢气变得更活跃,这样才能发生反应。

之所以还要给电极加一层膜,是为了让氢气在经过反应,转化成氢离子后,还能够通过膜,最后和氧结合,生成水。

但无论是膜,还是电极,其中所用的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在过去,电极几乎只能用昂贵的铂金来制造。而膜材料,虽然也找到了研发方案,但是产业化进程很慢。

陈院士的成果,突出就在于不仅降低了材料的商用成本,更是把氢燃料电池的电能转化效率,一下子提到了75%以上。这比传统的汽油内燃机,要高出1.5倍。这个研究,不仅攻克了理论难题,还解决了产业难题。

在基础研究方面,他在今年开发了一种以镍为主要材料的膜电极,不再需要铂金,并且能在海水介质中应用氢燃料电池。

而在产业推进方面,陈院士开发的膜电极材料也迎来巨大突破,已有城市和他的团队达成合作,决定商业化应用氢燃料电池。

我们国家现在主力推动碳中和,也是促成氢燃料电池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碳中和概念越来越具象化,氢燃料电池的落地也将成为趋势。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氢燃料电池”——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