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圈养现象,是中小学的不作为还是家长爱讹钱?德国为什么没有

什么是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指,学校因为害怕学生在课间10分钟出事,所以规定学生除了上厕所,只能待在教室座位上乖乖地坐着,用这种“圈养”的方式,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学校担责任。

用这种“圈养”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是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处在生长发育中的未成年人,孩子每天都需要跑跑跳跳,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以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在课间活动时间游戏打闹,都是属于健康的成长方式。采用这种圈养的方式,对于孩子的健康以及发育都是非常不利的。

【课间不活动增加未成年人疾病和猝死的概率】

课间不允许活动,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非常的不利。规定孩子除了上厕所就必须坐在座位上,这会导致孩子在校期间长期久坐。“久坐”是导致猝死的高发原因,这几年我们国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出现未成年人猝死的情况,很可能与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的关联。

在校期间久坐还容易导致颈椎病,腰椎病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本来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却因为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些疾病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非常让人痛心。

课间不活动还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增加罹患近视眼,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的概率。由于孩子的活动量不正常,身体素质下降,还容易增加体育课的猝死概率。这些年发生的中小学生体育课突然休克、晕厥、猝死等各种现象,都和青少年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有关。

【明知对学生身体不利,中小学为什么禁止课间活动?】

孩子只要参加课间活动,有运动、有打打闹闹,就必然会有磕磕碰碰。80、90后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学校里面碰伤了。只要不是严重的伤害,通常家长也不会过分地关注。

但是,这样的事情到了00后家长这里就变了味儿。用网民们的话来讲,现在的家长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讹钱”。膝盖摔破一块皮,家长就冲到学校大闹一场,给孩子做各种医疗检查,然后让学校狠狠地赔偿一笔。大家都知道这是在演戏,可是谁都拿这种“戏精”没有办法。

由于“戏精”太多,学校被讹得承受不起,于是就有学校一不做二不休,一刀切式地禁止了一切的课间活动。孩子坐在教室不动了,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受伤,只要孩子不受伤,喜欢讹钱的“戏精家长”就没有办法有所作为。

然后,“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又上演了。其它学校在看到这种采用“圈养式教育”的学校“教育成果”非常好,于是争相模仿。这就让这样的“鸵鸟埋头式”的教育方式,成为了全国的常态。

【德国人世界出了名的爱投诉爱索赔,为什么德国学校不“圈养”孩子?】

德国人是全世界服务行业最讨厌也最忌惮的人群,他们是出了名的爱投诉爱索赔,有的人甚至可以通过索赔的方式,全世界蹭免费旅游。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的学校却没有采用“圈养”的方式,难道是因为德国的小孩不受伤?很文静?不运动吗?

当然不是,德国小朋友极限运动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套用网友的话来讲,那就是“控制人口,从娃娃抓起”。他们不仅爱受伤,而且摔断腿的概率比中国小孩要大得多。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到底做了哪些措施,保证学校的利益以及孩子的成长吧:

① 通过法律给予学校足够的保护。孩子在学校里面发生安全事故,只要不是因为学校因为工作的疏忽导致教学设备年久失修造成的伤亡情况,学校就不承担任何的责任。不管家长如何的校闹,法理都不会予以支持,校闹没有了市场,学校工作自然可以有序进行。

② 医疗救助体系非常的完善。德国采用免费医疗政策,在学校,社区,以及城市都有非常完善的逐级医疗体系。医疗既然是免费的,就不存在家长向学校索赔医疗费的情况。孩子受了伤,家长想到的就不是为了钱去校闹,而是及时地给孩子进行救助。孩子得到妥善医治就没有理由闹。

③ 德国的保险体制完善,医疗和意外保险几乎人人参保,包括未成年人。和中国意愿参保不同,德国采用义务参保,大家的意识里都是受伤了及时通过保险解决,保险承担了所有的意外赔偿,即便发生了严重伤亡,孩子也是从保险公司索赔,自然就没有学校什么事。

德国这方面的经验走在我们国家百年之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校矛盾,对于我们国家,会有一定的启发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间圈养现象,是中小学的不作为还是家长爱讹钱?德国为什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