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过于清晰的副作用

目标过于清晰的副作用

你有没有经历过“完美计划”订立后的“完美怠工”? 计划列得棒棒的,看着就开心。可一放下计划,就去做那些丝毫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了。简直匪夷所思。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就是因为你计划太“完美”了,完美到需要你耗尽所有力量才能做到,完美到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能完成。这时,不确定感、焦虑、担心和恐惧这类负面情绪也陆续驾到,于是你很容易逃避原先的目标。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挫败感。

这种时候,学习者的姿态和探索性的心态,反而更有利于你放下心理包袱,轻装前行。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设定过于清晰的目标至少有以下四种副作用:

1.可能让我们视野变窄,忽略视野之外的因素。

2.可能让我们冒更大的风险,不择手段地追求目标的完成,从而导致潜在的危害。

3.可能会损害我们身处其中的组织文化。用通俗的话讲,目标让大家变得更加“势利眼”了。

4.最重要的是,目标有可能会损害我们做事的内在动机,这恐怕是最大的影响。

既然目标可能让我们视野变窄,那么多设置一些目标是不是就好了呢?也未必。

德国心理学家让两百多名中学生在电脑模拟环境中做物理实验,学生们要观察立方体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状况,并总结规律。其中一批学生被设定了更详细、全面的目标,要确定14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批的目标没那么详细,只需要确定3组。

实验发现,目标过多的学生,会完全聚焦于解决问题上,一旦达成了某项目标就会迅速进入下一项。对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记忆;而目标较少的学生,则能够把实验同时作为两个过程来看待:一个是解决问题;一个是学习。他们会使用两种策略来处理,学习效果更好,而且大脑认知负担反而更轻。

所以,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结果本身,那你就定各种目标吧,有时你会更快、更准地完成。但如果除了结果以外,你还希望积累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滥用目标恐怕不是好事。 目标不妨少而精。

有时,没有目标也无妨

说到底,我们终归是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类。我们跑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画画再逼真也比不了照相机,就连下围棋都已经不是阿尔法狗的对手了。

这个时代里我们的尊严在哪里?就在于高铁、照相机和阿尔法狗都是我们人类发明的。 考虑职业发展时要面向未来,跟机器分工合作,而不是跟机器抢工作,因为你压根抢不过它们。

设定目标,然后一一达成。这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机器的工作,适合用在那些有“确定解”的问题上,智力含量并不太高。就像是网络游戏里,如果不是被封号,一个作弊外挂也可以代替你杀怪升级、做任务、长经验。

未来,需要运算、达成目标的工作就交给机器。人类的分工则可能越来越侧重于机器的另一端:诉诸直觉、赋予意义。这可能会是今后人类和机器友好相处的前提。

所以,目标要少而精,抓住重点,解放大脑,减少压力;面对某些问题,或者身处某些阶段,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也不见得是坏事。总之,先接受现实,再图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过于清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