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分享——《人类简史》

作者背景: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2002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博士学位),作者大规模跨学科来研究人类历史,根据历史的走向,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人类的发展。书中既可以看到人类因拥有语言和思想而迅速壮大,称霸地球;也能够看到人性中的残酷和贪婪,人类嘴脸丑恶的一面。最重要的应该是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颖且接地气的角度来认识人类所构建的这个社会,以及看过浩瀚历史之后,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未来的一点思考吧。


整本书是根据人类历史上三次重要革命:认知革命(7万年前)、农业革命(12000年前)和科学革命(500年前)展开。书的内容基于无神论的角度,讲述这三次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首先明确书中两个重要的观点,不讲对错(因为似乎也无对错可分),只是作者后面观点的基础:

1. 什么是“人类”?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human”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根据物种科、属、种的划分,“人类”是指“homo”(人属)的所有成员,现存的人类,即“智人”(homo sapiens)为其中一个人种。而“人属”所属的“人科”则是一堆巨猿,其中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黑猩猩了。

2. 由想象构建的秩序

大约在7万到3万年前,智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也是所谓的认知革命,起因为何无从得知,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因为基因突变,从而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联结方式,于是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社会制度” 、“法律”、“有限公司”等等概念本质上其实都是智人想象而出,通过想象,智人编制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这种“想象的现实”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这项共同信念存在,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我们一直活在双重的现实之中,一方面,我们是像河流、树木一样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像神、国家、企业这种想象中的现实。

作者对认知革命的态度是积极的,这场认知革命也可以说是语言革命、文化启蒙,从此智人的进化不再单纯是基因演化,而是进入了“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这种通过语言创造出想象的现实,能让大批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而且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为基础,所以只要改变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 。从最初的部落图腾到宗教到现代各种主义的文化,从政治体系再到经济体系,其实本质上都是智人自己编织的故事,而且只要其他人也相信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能发挥作用,让相信的人按其旨意行事。

紧接着,农业革命宣告着智人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转变为群体定居的生活模式,不再四处游走觅食。农民生产出多的食物,加上交通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从村落形成城镇再到都市,最后由国王或商业网络把它们仅仅相连。然而,如何确保这些人都同意水资源和土地的划分、如何解决争端等成了问题,就算仓里有粮,但仍旧冲突不断。此时,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又开始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即开始构建秩序。

为什么说是想象构建秩序?典型例子:《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都是宣称自己说的是普遍且永恒的公平正义原则,都是各自国家的合作手册。但前者明显强调等级制度,后者强调人人平等。但事实上,不管是汉谟拉比还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心中都有个想象的现实,想象着这个世界有着放诸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如平等或阶级),但这种不变的原则其实只存在于智人丰富的想象力里和他们创造并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中,这些原则从来就没有客观的正确性。自由、平等、权利,不过是智人发明的概念,也只存在于智人的想象之中。 

因此这些秩序既坚固又脆弱,这种种秩序之所以被我们接受并非因为它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但是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总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雨变色。

科学革命,其开始是指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用数字公式等更精确的方式探究世界(如牛顿力学研究的展开)。书中的科技应该是个更广的概念,就是承认无知,探索新能力。“科学研究一定是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科学并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也无法决定如何使用其发现”新大陆的不断探索、殖民地的扩张就是科学与帝国联姻的体现。

当前,我们享受到了计算机、互联网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处于人工智能的热潮之中。科技的力量我们都见识到了,但是科技的走向,未来是造福智人还是带来毁灭,依旧受政权、金钱左右。作者认为科技万能,即随着科技的发展,贫困、疾病、饥荒、年老、死亡都已不再是人类必然的命运,只是无知造成的限制。目前也出现了改变生命法则的新科技,这几类科技也可能预示着未来世界的主宰:1)生物工程:通过基因工程进化出超人类;2)仿生工程:有机与无机结合的生化人;3)无机生命:机器人。对于未来的预测,书中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在还是能感受到作者脑洞大开,却又不无道理。智人已经开始从一种普通的生物站上了造物者的角度,去改变生命规则,创造出人造生物,这也是本书的副标题“从动物到上帝”所要表达的。但是智人虽然有用探索科学的能力,却并不见得有完全驾驭科学的能力,从智人的发展历史来看,侵占、贪婪、冷漠似乎是人性中自带的丑恶面,这些可能让科学的发展走向失控的一端,决定权在智人手中。


一点补充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本质

智人的融合统一,这种融合统一离不开三个要素:金钱(有史以来最为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这也是金钱运作的原理)、帝国(与战争奴役驱逐种族杀戮挂钩,但对地域统一、建立共同的民族意识,形成一个真实政治实体来运作的国家有重要意义)和宗教(宗教的一大作用是让各种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让羔羊变得沉默)。要开疆拓土、发展科技离不开钱,那如何筹集资金?在欧洲国家探索世界版图,建立殖民地的过程中,智人的想象再次发挥了作用,基于金钱的信任机制,创造了股份制公司和证券交易系统,即通过设立公司来向民众募资,来开疆拓土,也是资本主义的诞生。这类公司中最著名的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了,它通过出售股票筹得建船的资金,攻下了印尼。这种“机智”也同样运用到了奴隶贸易,殖民地广泛建立的情况下,产业经济需要廉价劳动力作为支撑,此时民间贩奴公司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交易所上市,出售股份。“同样,背后出资的有一群善良的股民,他们爱孩子,支持慈善事业,懂得欣赏好的艺术和音乐,但他们就是没有感受到殖民地人民、非洲人名的痛苦”。

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愿意信任未来,从而愿意进行信贷、愿意去消费其实自己并不需要的产品,而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投入生产,去创造更大的饼。作者总结资本主义的体系便是,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普通人的的最高指导原则是——“购买!” 。资本主义当家的这几百年中,“节俭”已经被“消费主义”逐渐替代,“消费主义”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美德,各类广告中传递的都是“享受生活”、“对自己好一点”的消费主义观念,我们也习惯了买一堆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浪漫主义与消费主义结一结合,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出国游的广告,“爱她就带她去”。我们买单消费是因为我们多多少少接受了资本主义体系中构建的各种想象而已。

2. 什么是快乐?

对于农业革命,究竟是“智人驯服了麦子,还是麦子驯服了智人”?如果从DNA复制的角度来讲,“物种的演化成功,看的就是这个物种DNA复制数在世界上的多寡”,麦子原本只是一种分布很少的野草,但因为“驯服”了人类,成为了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而智人是数量虽然有了激增,但面临的是更加操劳的生活,繁重的农务、务农相关的疾病、孩子增加带来的养家的压力。作者认为农业革命的本质: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方式活下去。其实如今也是,明明生活更好,却更加焦虑、有更多的抑郁。

而究竟什么是快乐呢?作者给出了他的三类解读:第一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快乐就是化学成分,长期快乐就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第二种,“追寻生命的意义”,所谓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一些人的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第三种,作者结合佛教的观点,即苦的根源是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因此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也别再追求哪些感觉良好的心理感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6月分享——《人类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