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高级知识点

集合高级

1. HashSet 底层原理

HashSet 的特点:

  1. HashSet 实现了 Set 接口
  2. HashSet 底层实质上是 HashMap
  3. 可以存放 null 值,但是只能有一个 null
  4. HashSet 不保证元素是有序的,取决于 hash 后,再确定索引的结果,即不保证存放元素的顺序和取出顺序一致
  5. 不能有重复元素 / 对象

底层机制简述

HashSet 底层是 HashMap,HashMap 底层 Java8 后是(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1. 先获取元素的哈希值(hashcode 方法)
  2. 对哈希值进行运算,得出一个索引值即为要存放在哈希表中的位置号
  3. 如果该位置上没有其他元素,则直接存放,如果该位置上有其他元素,则需要进行 equals 判断,如果相等,则不再添加,如果不相等,则以链表的方式添加
  4. Java8 以后,如果一条链表中的元素个数到达 TREEIFY_THRESHOLD(默认是 8),并且 table 的大小 >=MIN_TREEIFY_CAPACITY(默认 64),就会进行数化(红黑树)

注意:详细的底层可以参考 HashMap 部分知识,此处不再赘述。

2. ArrayList 底层原理

ArrayList 是用数组实现的,并且它是动态数组,也就是它的容量是可以自动增长的,看下面的类声明可知它实现了众多接口,比如 List,RandomAccess,Serializable,Cloneable

public class ArrayList extends AbstractList
        implements List,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张图片

  • 实现 RandomAccess 接口:所以 ArrayList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本质上是通过下标序号随机访问
  • 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使 ArrayList 支持序列化,通过序列化传输
  • 实现 Cloneable 接口:使 ArrayList 能够克隆

下面通过底层代码分析,看看 ArrayList 是如何工作的

2.1 初始化数据

/**
*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默认容量

/**
 * Shared empty array instance used for empty instances.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EMPTY_ELEMENTDATA = {};// 空数组

/**
 * Shared empty array instance used for default sized empty instances. We
 * distinguish this from EMPTY_ELEMENTDATA to know how much to inflate when
 * first element is added.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
 * The array buffer into which the elements of the ArrayList are stored.
 * The capacity of the ArrayList is the length of this array buffer. Any
 * empty ArrayList with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will be expanded to DEFAULT_CAPACITY when the first element is added.
 */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 ArrayList 底层本质上是一个数组,用该数组来保存数据。

/**
 * The size of the ArrayList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t contains).
 *
 * @serial
 */
private int size;// 数组大小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2张图片

2.2 构造方法

/**
 * 默认构造方法,构造一个初始容量为 0 的列表
 */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 构造一个具有指定初始容量的空列表
 */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if (initialCapacity> 0) {
    // 如果初始化容量大于零,则新建一个数组容量为 initialCapacity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else if (initialCapacity == 0) {
    // 如果初始化容量等于零,则新建一个数组容量为空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else {
    // 小于零时报异常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

/**
  * 创建一个包含 collection 的 ArrayList,返回的元素是按照该 collection 的迭代器在返回它们的顺序排列的        * (具体是在 Collection 的 toArray() 方法中)
  */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c) {
  elementData = c.toArray();
  if ((size = elementData.length) != 0) {
    // 如果数组长度不等于 0(就是有数据)
    if (elementData.getClass() != Object[].class)
      // 复制 elementData 数组,截取或用 null 填充(如有必要),以使副本具有指定的长度,并返回 Object[] 类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size, Object[].class);
  } else {
    // replace with empty array.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3张图片

2.3 扩容方法

ArrayList 每次新增元素都会进行容量大小检测判断,若新增的后元素的个数会超过 ArrayList 的容量,就会进行扩容满足新增元素的需求。

// 扩容方法
public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默认构造情况下,elementData 是空的,所以 minExpand 为 10
  int minExpand = (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0 : DEFAULT_CAPACITY;

  if (minCapacity> minExpand) {
    ensureExplicitCapacity(minCapacity);
  }
}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 数据结构发生改变,和 fail-fast 机制有关,在使用迭代器过程中,只能通过迭代器的方法(比如迭代器中                  * add,remove 等),修改 List 的数据结构,如果使用 List 的方法(比如 List 中的 add,remove等),             * 修改 List 的数据结构,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modCount++;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0)
           // 当前数组容量大小不足时,才会调用 grow 方法,自动扩容
            grow(minCapacity);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4张图片

问: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判断是否需要扩容,而是使用 modCount 进行辅助进行二次判断呢?

答:是因为 fail-fast 机制。

实际上扩容的方法 grow()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新的容量大小 = 原容量大小的 1.5 倍,右移 1 位并相加本身近似于 1.5 倍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 溢出判断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5张图片

为什么选择 1.5 倍?**因为一次性扩容太大 (例如 2.5 倍) 可能会浪费更多的内存 **

1.5 倍:最多浪费 33% 2.5 倍:最多会浪费 60% 3.5 倍:则会浪费 71%

但是一次性扩容太小,需要多次对数组重新分配内存,对性能消耗比较严重。所以 1.5 倍刚刚好,既能满足性能需求,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内存消耗。

3. Vector 底层原理

Vector 作为 List 的另外一个典型实现类,完全支持 List 的全部功能,Vector 类也封装了一个动态的,允许在分配的 Object[] 数组,Vector 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集合,Java1.0 就已经存在,建议尽量不要使用这个集合,替代方案:可以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得到一个线程安全的 ArrayList。

**初始化数据 **

 protected Object[] elementData;  // 存放元素的数组
 protected int elementCount;    // 已经放入数组的元素个数
 protected int capacityIncrement; // 数组的增长系数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6张图片

构造方法

// 构造方法,提供初始大小,和增长系数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capacityIncrement) {
  super();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this.capacityIncrement = capacityIncrement;
}

// 构造方法,提供初始大小,增长系数为零
public Vector(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0);
}

// 无参构造方法
public Vector() {
  this(10);
}

// 构造方法,将指定的集合元素转化为 Vector
public Vector(Collection c) {
  elementData = c.toArray();
  elementCount = elementData.length;
  // 判断 c.toArray 是否是 Object[] 类型
  if (elementData.getClass() != Object[].class)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elementCount, Object[].class);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7张图片

可以看出同 ArrayList 不同,Vector 可以提供增长系数。

扩容方法

// 扩充容量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0) {
    modCount++;
    ensureCapacityHelper(minCapacity);
  }
}

// 扩充容量帮助函数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Helper(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0)
    grow(minCapacity);
}

// 最大容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 扩充容量执行方法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根据 capacityIncrement 进行判断,capacityIncrement> 0 增加 capacityIncrement 个容量,否则容量扩充当前容量的一倍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capacityIncrement> 0) ?
                                   capacityIncrement : old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扩容操作,生成已给新的数组,容量为 newCapacity, 并将 elementData 中的元素全部拷贝到新数组中,并将新生成的数组在赋值给 elementData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8张图片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若是指定了扩容系数则按增长系数扩容,若是没有指定则 2 倍扩容。

其他方法

// 得到索引为 index 的元素
public synchronized E get(int index) {
  if (index>= elementCount)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 设置 index 位置的元素为 element
public synchronized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 省略...
}
// 添加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add(E e) {
  // 省略...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9张图片

可以看到所有的操作方法都添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表示这些方法都是线程安全的。

**Vectory 和 ArrayList 的区别 **:

  • Vector 是同步的,因此开销就比 ArrayList 大,访问速度更慢。最好使用 ArrayList 而不是 Vector,因为同步操作完全可以由程序员自己来控制。
  • Vector 每次扩容为其大小的 2 倍(也可以通过构造函数设置增长的容量),而 ArrayList 是 1.5 倍。
  • Vector 提供构造方法可以设置扩容系数,ArrayList 则不可以。

4. HashMap 底层原理

HashMap 根据键的 hashCode 值存储数据,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定位到它的值,因而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但遍历顺序却是不确定的。 HashMap 最多只允许一条记录的键为 null,允许多条记录的值为 null。

HashMap 非线程安全,即任一时刻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写 HashMap,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如果需要满足线程安全,可以用 Collections 的 synchronizedMap 方法使 HashMap 具有线程安全的能力,或者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4.1 Java7 实现(数组 + 链表)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0张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 Java7 中 HashMap 里面是一个数组,然后数组中每个元素是一个单向链表。上图中,每个绿色的实体是嵌套类 Entry 的实例,Entry 包含四个属性:key, value, hash 值和用于单向链表的 next。

  1. capacity:当前数组容量,始终保持 2^n,可以扩容,扩容后数组大小为当前的 2 倍。
  2. loadFactor:负载因子,默认为 0.75。
  3. threshold:扩容的阈值,等于 capacity * loadFactor
4.1.1 负载因子详解

有序数组存储数据,对数据的索引效率都很高,但是插入和删除就会有性能瓶颈(回忆 ArrayList),链表存储数据,要依次比较元素来检索出数据,所以索引效率低,但是插入和删除效率高(回忆 LinkedList),两者取长补短就产生了哈希散列这种存储方式,也就是 HashMap 的存储逻辑。

HashMap 的底层结构是哈希表 ,是以键值对形式存储的。在向 HashMap 存放数据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 hash() 方法计算出哈希值才能知道数据要存储在哈希表中的某个位置。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Code(key) ^ Objects.hashCode(value);
}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1张图片

*但是这样的存储有问题

存储数据时先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出要存储的位置,但是有可能该位置已经有数据存储了,这时候就会产生哈希冲突的问题。如果为了避免哈希冲突,而增大数组容量来减少哈希冲突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数组空间浪费或者空间过小的问题。而负载因子就是决定 HashMap 的数据密度。

公式:初识化容量(initailCapacity)* 负载因子(loadFactor)= HashMap 的容量。

HashMap 有三个构造函数,可以选用有参构造函数设置初始化容量和负载因子。官方的建议是 initailCapacity 设置成 2 的 n 次幂,laodFactor 根据业务需求,如果迭代性能不是很重要,可以设置大一些。

也可以选用无参构造函数,不进行设置,此时会使用默认值,分别是 16 和 0.75。

/**
*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
* The load factor used when none specified in constructor.
*/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2张图片

4.2 Java8 实现(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3张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Java8 对 HashMap 进行了一些修改,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用了红黑树,所以其由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组成。

根据 Java7 HashMap 的讲解可以知道,HashMap 在查找数据的时候,根据 hash 值我们能够快速定位到数组的 具体下标,但是之后的话,需要顺着链表一个个比较下去才能找到需要的数据,这样时间复杂度就取决于链表的长度,为 O(n)。

为了降低这部分的开销,在 Java8 中,当链表中的 元素超过了 8 个以后,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这些位置进行查找的时候可以降低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总结一下就是:链表取元素是从头结点一直遍历到对应的结点,时间复杂度是 O(N) ,红黑树基于二叉树结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所以当元素个数过多时,用红黑树存储可以提高搜索的效率。但是单个树节点需要占用的空间大约是普通节点的两倍,所以使用树和链表是时空权衡的结果。

4.2.1 树化详解

下面通过 HashMap 的源代码来分析一下: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4张图片

这里三个值分别代表:树化阈值 = 8 ,反树化阈值 = 6,hash 表中最小数据值 = 64。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5张图片

由这段代码可以看出,当链表长度大于 TREEIFY_THRESHOLD = 8 时,会进行树化。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6张图片

这里可以看出,当进行树化操作时的第一个判断就是哈希数组的容量是否大于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如果小于,进行扩容操作,而不是树化操作。

所以综上所述,HashMap 进行树化的条件其实有两个:

  1. 链表长度大于 TREEIFY_THRESHOLD
  2. 哈希数组的长度大于 MIN_TREEIFY_CAPACITY
4.2.2 树化阀值为什么是 8

HashMap 文档有这么一段描述。大体意思是,哈希桶上的链表节点数量呈现 泊松分布

Ideally, under random hashCodes, the frequency of > ** nodes in bins follows a Poisson distribution*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isson_distribution) with a* > ** parameter of about 0.5 on average for the default resizing* > ** threshold of 0.75, although with a large variance because of* > ** resizing granularity. Ignoring variance, the expected* > ** occurrences of list size k are (exp(-0.5) * pow(0.5, k) /* *_ factorial(k)). The first values are:_


** 0: 0.60653066* > ** 1: 0.30326533* > ** 2: 0.07581633* > ** 3: 0.01263606* > ** 4: 0.00157952* > ** 5: 0.00015795* > ** 6: 0.00001316* > ** 7: 0.00000094* > ** 8: 0.00000006* *_ more: less than 1 in ten million_

什么是 泊松分布

泊松分布就是描述某段时间内,事件具体的发生概率。柏松分布可以通过平均数估算出某个事件的出现概率。公式如下,此处对泊松分布不做详解,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7张图片

HashMap 默认负载因子为 0.75,所以每个桶的平均节点数量 0.5,代入柏松公式得到下面数据。

1 个桶中出现 1 个节点的概率: 0.3032653299 1 个桶中出现 2 个节点的概率: 0.0758163325 1 个桶中出现 3 个节点的概率: 0.0126360554 1 个桶中出现 4 个节点的概率: 0.0015795069 1 个桶中出现 5 个节点的概率: 0.0001579507 1 个桶中出现 6 个节点的概率: 0.0000131626 1 个桶中出现 7 个节点的概率: 0.0000009402 1 个桶中出现 8 个节点的概率: 0.0000000588

可以发现这就是 HashMap 官方给的描述数据。

树化 是哈希极度糟糕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官方将 TREEIFY_THRESHOLD = 8,此时一个链表中出现 8 个节点的概率不到千万分之一,概率已经非常低了,此时树化性价比会很高。既不会因为链表太长(8)导致复杂度加大,也不会因为概率太高导致太多节点树化。

5.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原理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Map 思路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它支持并发操作,所以要复杂一些。整个 ConcurrentHashMap 由一个个 Segment 组成,Segment 代表 ” 部分 “ 或 ” 一段 “的意思,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将其描述为分段锁。注意:很多地方用了“槽” 来代表一个 Segment。

线程安全:因为 Segment 继承 ReentrantLock 加锁

简单理解就是,ConcurrentHashMap 是一个 Segment 数组,Segment 通过继承 ReentrantLock 来进行加锁,所以每次需要加锁的操作锁住的是一个 Segment,这样只要保证每个 Segment 是线程安全的,也就实现了全局的线程安全。

5.1 Java7 实现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8张图片

concurrencyLevel:并行级别、并发数、Segment 数,怎么翻译不重要。默认值是 16,也就是说 ConcurrentHashMap 有 16 个 Segments,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同时支持 16 个线程并发写,只要它们的操作分别分布在不同的 Segment 上。

这个值可以在初始化的时候设置为其他值,但是一旦初始化以后,它是不可以扩容的。再具体到每个 Segment 内部,其实每个 Segment 很像之前介绍的 HashMap,不过它要保证线程安全,所以处理起来要麻烦些。

5.1 Java8 实现

集合高级知识点_第19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Java8 对 ConcurrentHashMap 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Java8 也引入了红黑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面试真题精讲,windows,java,面试,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