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另一个人的故事

图片发自App

  和D相遇是在分班之后,那天是我进入高中的第一次分班,而我偏偏和几个玩得好的朋友分开了,心情极其不好,连搬宿舍的时候都苦着一张脸。

  从二楼到四楼,推开寝室门便听见女生大大咧咧的声音,其实不用推开门,在老远的地方便可以听到了。当时我还想,这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形容王熙凤所写到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女生裹着被子坐在上铺,橘黄色的灯光温柔的撒在她身上,披肩的秀发蓬散着包裹着一张圆圆的脸,嗯,与我想象中的王熙凤的样子一点也不一样。身为金陵十二钗的王熙凤最起码是个美女,不过,很显然,D是女的,但离那个美字还差一大截。

  我默默的占好床位,整理东西。那时,我没想过,这个大大咧咧的女生会在以后两年半的时间里陪在我身边,那么久。以至于后来和她单独呆在一起时,我还在想,我肯定是被她坑了,而且还是一个超大的坑,怎么跳也跳不出来的那种。至于,这个坑是什么时候挖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



  D是一个活波过度、非常臭美、异常八卦的女生,当然,这些都是独家秘密,是我在与她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高中那年D有一个男神,是我们的学长,打篮球特别帅。有一次我和D走在石子路上,迎面碰到他男神追过的女生,她的眼光立马转变成“激光”,上下搜索,最后找出一大串那个女生的缺点,“她比我胖,比我矮,比我丑……可男神居然会去追她,都不来追我!”好吧,最后一句才是关键,这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我偷偷瞄了一眼D,她们的脸型明明都是一样的。

最后,D得出的一个结论:喜欢一个人便去追,你丑不要紧,万一他瞎呢!我顿时明白了语文课上老师所讲的“一箭双雕”,在骂人这方面,嗯,她确实很厉害。

图片发自App

  在性格方面,我与D用政治名词来形容,便是“互补商品”。D是一个外向的女生,不管是和朋友还是陌生人她都能聊的很嗨,而我只单单局限于自己认识的人。我的爱好有三:看书、写东西、美食。前两者D也较为喜欢,而对于最后我们则不同,D说我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会吃会做,而她只会吃。

  我们的高中生活很普通,时间久了,单调乏味的气息渐渐围绕在我们周围。剧情原本设定永远呆在一起,可十七八岁的女孩。心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不甘于按预想中的上演自己的剧本的心理。我与D,日积月累,每天重复着单一的相处模式,一根导火索的点燃,那些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堡垒轰然倒塌,露出原本的苍凉,剩下一片荒芜。

  我们,我与D吵架了。

  吵架的源头来自于哪里?我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思绪早已不知所踪。良久,却始终回忆不起来。我们共同的朋友们对我说了很多很多,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希望我们和好,除开我们自己。十七八岁的时候总喜欢用倔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与在乎,最后伤人伤己,两败俱伤。

  D有她的自尊,我也有自己的骄傲。就像杨幂的那首《刺猬的拥抱》中唱到:我的自尊和你的骄傲,能不能和好。

  与D分开的那段日子,我一个人穿梭于教室、宿舍、食堂之间。也是那时才发现即使动漫中的哆啦A梦再怎么无所不能,但离开了大雄,它依然会感到孤独。以前,D与我在一起,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同,但等到真正分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两个人,那种习惯根深蒂固,时间也拿它无可奈何。

图片发自App

  后来的后来,我与D和好了。没有理由,没有解释,似乎是理所应当。

  D给我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才是友谊,也谢谢你还在身边。”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我用了两个星期去适应一个人,用了两个月去习惯一个人,而最终也学会了沉淀自己。在这场友谊比赛中,我们同点出发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一起。

  现在,我们依旧吵闹,我们还是存在着许多缺点和矛盾。D爱聊天,我爱文字:D爱购物,我爱睡觉……但我们已经慢慢在学着融合。我生气,她便退让。她愤怒,我便迁就。我难过,她安慰。她委屈,我陪同。我们学会了在成长中去接受别人的不好,学会了有时候安静的陪伴。

  文章写到这,我望了望日历,2015年10月31日,前两天我刚过十八岁生日。想到去年生日前她给我写的小纸条“我们要一起上大学,一起结婚,老了一起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即使已经过去了一年,每次想到这个我还是想笑。而现在,D坐在我身后的位置上,偷偷玩着手机,也不知道因为看到了什么笑出了声,我转过身,灯光轻柔的漫撒在她的身上,一样的笑容,一如初见时。

  “傻笑干啥?”

  “啊!”D抬起头,目光与我触视,眼眸中盛满星光。

  我与她,还呆在一起。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另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