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学习之道》

今天我们学习第4章《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口默念而心得解”的秘决。

你想拥有过耳不忘这样持久而完美的记忆力吗?

一个叫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的记者发掘出自己的超常记忆力,但如影随形的记忆力事实上给所罗门造成了困扰。这一章节中,我们会说说这困扰到底是什么,其中还涉及了注意力是如何与理解和记忆关联在一起的。

聚精会神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上一章时,我们了解到思维定式会将我们局限于一种方法里,无法跳出来去寻求更加简单有效的解决途径。当你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物时,注意力章鱼的神经触手就将大脑的某些特定部分连接起来。

专注模式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让注意力把大脑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有趣的是,注意力触手会在紧张状态下失去部分连接能力。这就是当你愤怒、紧张、害怕时,总觉得脑袋有眯不够用的原因。

作者举例说,若你想学西班牙语,如果你在西语家庭中耳濡目染,学会这门语言自然水到渠成。当母亲说,叫“妈妈”,你就如鹦鹉学舌般叫她“妈妈”,你的神经远被激活,并发放信号点亮它下游的神经元,整环路都闪闪发光。这一声妈妈和母亲的笑脸关联在一起,不断加固。这条被激活的神经一中就是一条记忆痕迹。当然,它将与许多相关的记忆痕迹联结在一起。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无论是一记完美的高尔夫击球、一声优美的吉他和弦,还百投百中的罚球,核心皆在于此。舞蹈也一样,从笨拙的单脚旋转到优雅的专业舞者,要经历漫长的努力。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积跬步以成千里的过程。你对自由旋转、足跟转、踢腿动作的琐碎记忆,最终会结合成更完整、更具创造力的肢体表达。



组块是什么?所罗门的组块难题

文章开头提到的记者所罗门的超人记忆并非完美,相反,其中有着惊人的缺陷。他的每一条记忆痕迹都包含着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感----也就意味着极其丰富的连接,而这妨碍了所罗门对记忆痕迹进行整合,进而创造概念性的组块。每棵树对于他而言都太生动明显,结果自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比如p、o和p连在一起,就是有意义且便于记忆的组块---pop。这就像把电脑中文件放在一起,保存成.zip格式的压缩包。在pop这样一个简单组块之下,是神经元之间的琴瑟各鸣,它们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了和谐一致的音调。

不管是名词缩写、想法还是概念,都依赖于复杂的神经活动,将我们简化而抽象的思维组块捆绑在一起。可以说,思维组块都 是绝大多数科学、文学和艺术知识的构成基础。

比如说,20世纪初德国研究者阿尔弗雷德·瓦格纳归纳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不同的大陆块可以像拼图似的组合起恶补。不同大陆块之间岩石和化石存在的相似性更增加了说服力。但就算所罗门读同样的故事,他也没法明白大陆板块漂移是怎么被发现的,因为他无法把自己的记忆痕迹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概念组块。

所以说,要熟练掌握科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可以使大脑高速运转。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就不必纠缠于所有微观基础信息了,因为你已经学会了提纲挈领(组块),有它训足够了。比如晨起穿衣,通常你只简单想着“我得穿上衣服”。但当你意识到,是一个思维组块替代了其中复杂的基础活动,一定会感到神奇吧!

那么,当你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求索时,又是如何构成组块的呢?


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组块能力是理解并运算某种数学或科学问题的能力。当你接触新的数学或科学知识,例题中几乎部会提供现成的解题方法。因为首次尝试理解问题解法会让你的认知负担很重---以现成的完整解法开始要好一点。这就像,如果你要在陌生的道路上夜间驾驶,会打开GPS定位一样。已有解法的大部分细节都摆在面前,你的任务仅仅是弄明白它们存在的原因。这能帮你看清问题的关键特征和基本原理。

一些老师不喜欢给学生已有的解答或真题,他们觉得学生需要面对困难。但大量事实证明,提供这些资源会让学生更好理解。

用现成的例题去建构思维组块,学生会很容易过度关注为何某个步骤会管用,而不是去理解每一步间的联系---也就是钻牛角尖,纠结于为什么这道题的下一步要这样做。

但借鉴例题可不是让你一刀切地不动脑筋、“听话照做”,而更像是借助旅行向导开始陌生之旅。在向导陪伴下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独自探索。你甚至开始另辟蹊径,找到向导不曾告诉过你的路。



1、 进行组块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开着电视当背景音,或是几分钟就查查手机电脑上的信息回复一下,你就别想构建组块了。因为你的大脑没有真正专注于此。着手开始学习新东西,既要创造新的神经模型,也要把新模型和遍布大脑各处的既有模型联结在一起。要是你走神,章鱼触手就抓不紧了。

2、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

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暂时只要求基本理解,即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就好。虽然所罗门对此感到很难,但大多数学生都能顺理成章地理解这些主要概念。至少,如果他们按照所讲,进行专注和发散模式的交替思考,总能理清头绪,把握概念。

理解力就像强力胶,能把基础记忆痕迹黏合在一起。它铺展出各种各校招的痕迹路径,将记忆痕迹联络起来。所以说,没有理解在先,你还能创造新的组块吗?与其他学习材料不匹配的组块对你来说也用不上啊。

仅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足以创造日后能随时回想的组块。理解问题时的灵光一现,不是扎实的真本事,课堂上老师讲后及时复习才能提高你在本阶段的学习效率。

3、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背景信息意味着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在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上反复推敲、练习,使你不仅能了解组块的用武之地,也能清楚它何时泊不上用场。这将有助于你在更大的宏观图景中定位新组块。

练习可以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带宽,这样连接到组块的神经线路不仅稳固,而且“条条大路通组块”,它会成为多条痕迹路径上的一站。

有些组块同进与概念和流程相关,相辅相成。如果你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解题步骤的原理,或是为何有效。

一旦理解了基础概念,就算出错也更容易找出问题所在。(的确,你会犯错,但这没坏处。)理解基础概念,也让人更易于把知识用到新问题上,这种现象叫作迁移。

从下图可见,学习活动的发生包括“以上至下、从下至上”两个方向。从下至上的组块过程,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练习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加固每个组块。这样如果你需要信息,就可以轻松从记忆中获取。还有一个是从上至下“纵览全局”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让你看到知识在宏观图景中的位置。两个过程对熟练掌握学习材料都有重要作用。而背景环境正是两个过程的交汇之处。这里要说明,学会如何使用某种解题技巧,也是一种组块能力。而背景环境则意味着学会因雪制宜地做出选择。

要构成组块并匹配到更广的概念视角中,这些是关键步骤。

但还不止于此。



该洗洗睡了

我告诉学生,内化的会计基础知识像在键盘上打字一样,它会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我不需要想着打字的动作,系统组织思想就会指挥双手输出了这些话。每堂课末尾,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学生,在掖好被子睡觉前,要看看借贷法则和会计恒等式。这是为了让他们睡前最后一眼看的是反复念诵的会计知识。当然!除了冥想和祈祷,得由这些知识为当天画上句号。

          --- 黛布拉·加斯纳·德拉根(特拉华大学会计学教师)


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效果比单纯重读材料好得多。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和他的同事表示,许多学生都曾在学习中体验过能力错觉。卡皮克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撇开这种学习策略有限的优点不说),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当书本(或谷歌)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可这只是小和尚念经。看书毕竟比回想简单多了,学生因此执迷于自己的错觉---坚持抵效率的学习方式。

所以,确实有许多人求知若渴,也费时费力,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著名的心理学家兼记忆专家艾伦·巴德利写道:“只有用过了学习策略,求知心才不会落个竹蓝打水一场空。”

说一件你可能会惊讶的事,那就是划重点和标下画线一定要谨慎,否则你不仅会效率低下而且还会被误导。因为画线动作会让你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只是手在动而已。

做标记前,要先训练自己找到主要观点,并把所做标记数量降到最少---每个自然段,最多一句话。在留白区域记下总结好的关键概念也是个好办法。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如果你是过了一段时间,再重复阅读,那么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重读似乎才有效,因为这更接近于间隔重复练习。

同理可得,你要争取独立解决家庭作业中的数学和科学难题。部分教科书的最后几页会写着解题方法,但除非是真的卡信了不会做,否则最好不要去看。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材料在你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让你在真正要运用知识时,更加轻松地即取即用。

事实上,这便是老师们为什么会强调说,要在你的试卷和家庭作业上展现出你的思考和推理过程,这样的要求是在督促你自己解决问题,并对想法进行自我检验。你反馈给老师的不仅是问题解答,还有你的思考痕迹。带着这些额外信息,评分老师才能提供给你更有用的反馈。

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特别是对初次学到、还颇有挑战性的知识,最好是24小时内就和它们亲近一下。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教授建议,如果可能,要在近过课程的当晚再写一遍笔记。这样有助于我巩固新形成的组块,也能揭露自己理解上的漏洞。而教授最喜欢针对理解漏洞出试题。了解自己的知识漏洞,是查漏补缺的第一步。

一旦你理解后,就可以把下一次的“防忘”复习拖久一点,慢慢变成几周后复习一次,再之后几个月一次,最终你不必再和遗忘做斗争,理解后的内容几乎成了你永远的记忆。(回访俄罗斯时作者被一个出租车司机惹火了,25年都没说没用的俄语竟脱口而出,连作者都不知道自己还记得这些词!)


让知识成为你的天性


课堂中学到一个概念和能用概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完全是两码事,这也正是一名普通学生和一位老练成熟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的不同之处。就我所知,要实现概念到应用的飞跃,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地运用概念,直到其变成自己的第二天性,就可以像使用工具一般信手拈来了!

                    ---托马斯·戴(麦克纳利.史密斯音乐学院,音频工程学教授)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4章的前半部分,明天我们将继续和作者一起“常练不忘”及“散步的意义”等部分。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