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论语》第117天——子路、颜渊、孔子说出了人生的三重志向

公冶长篇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把劳苦的事推给别人。”子路说:“我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者能得到安养,使朋友们能相互信赖,使青少年能得到照顾。”

【解读】

伐善,意思是夸耀功劳。伐,夸耀。

这章很有意思,也很让人感动。

师生三人闲来无事,孔子便让自己的弟子谈谈志向。性急的子路首先表态,直言不讳,接下来是一向谦恭的颜回。两位弟子谈完自己的志向,子路便让老师也谈谈志向。孔子很坦率,把自己的志向和盘托出。

整个场面温馨动人,精彩传达出师徒三人的鲜明个性和亲密无间的情感。

这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以说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

他们的志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都是积极向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高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浅之分。

子路性情豪爽,讲义气,重情义。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他比较重视情义,热衷于帮助别人,与朋友分享财富,情义大于物质。

但他的志向和颜回、孔子相比,他的修为尚处在“舍物”层面。也就是说,他能与朋友分享的财富乃是身外之物。

而颜回的修养显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经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进入到内在的修养上,到达“舍己”层次,就是“无私”。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可见颜回的感悟修养要比子路要深。

最后是孔子,他的境界已到达人类的最高层面:止于至善,世界大同,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

孔子之志乃是“仁者之志”,孔子志向之高远,修养之深湛,是子路颜回远远不及的。

人生不同的志向有何意义呢?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人只有在伟大志向的召唤下,一个人才会投入所有的精力,发挥出全部潜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如果没有志向,或者志向低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这一点,相信所有的人都明白。

所以,我们要创建自己的功业,实现人生价值,就应当像孔子那样,树立远大的“仁者之志”。

与您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天学《论语》第117天——子路、颜渊、孔子说出了人生的三重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