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学习背后,对专业学习的一点思考

上个月看了一本专业领域的权威书,那个难呀,看到了怀疑人生的边沿。还好,这个月开始选了一本案例主导的书,看起来非常愉快,满血复活,又对世界充满了爱和希望。

不仅思索,学习的方式到底是从理论出发先难后易好,还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好呢?

回想这次的经历,对开始的那大部头又气又爱,气得是学习起来痛苦不堪,理论模型艰涩难懂,前面没理解好,后面都是懵懵哒,须得不断翻回去再三细读才能继续下去;爱的是,看第二本书的时候有种神奇的感觉,书中几乎每个案例,都能感受到一些深层的思考,好像有个声音在引导你一样。如果没有第一本理论书籍打基础,我确定我会走马观花地轻松读完,然后很快忘的一干二净。

想起了一个音乐教授教音乐的故事,大意是教授开始拿一篇比较难的曲子给学生们练习,等他们勉强掌握后立即拿一首更难的曲子给他们,然后一直这样下去,很快学生们吃不消了,抱怨了起来,这时教授拿出以前对他们来说比较难的曲子让他们演奏,怪事发生了,他们无一例外的轻松过关,这时才理解教授的高明。

所以,(对成年人来说)结论似乎是,要想更有效地学习,先从困难的理论出发,坚持下来,会有更好的效果,大有古哲所说: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味道。

但是,就算是成年人,这开始的一步太难了,很多人会望而却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想来想去,还是传统的教学课本似乎是最优解:提出一个公式,然后配以大量的习题,在解题中彻底掌握公式定理。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理论开始,然后设计由易到难阶梯式的讲解练习,能更好的促进学习;

可是,可是,问题又来了,权威之作之所以权威,往往有要言不烦的前提,权威作者如何衡量读者水平,然后配以相应的练习呢?我们只能悲哀的发现,专业类的书籍往往是点到为止的。

这似乎又回到了专业还是通俗的两难了。

思来想去,依靠外界往往很难两全,只能自助,比如一难一易得搭配,自己掌握节奏,把握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苦学习背后,对专业学习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