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十二)

岁月如歌(十二)

虽是腊月,好像并不是太冷。虽然心事重重,还是感觉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老爸老娘忙着在弄馒头馅了,有豆沙的,有荠菜的,有萝卜丝的……,当然,荠菜萝卜丝里面也有蛮多的肉。老娘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从早上去菜市场去买各种原料,到我中午回家,已经满满当当的四五个大脸盆全部弄好了。可以说色香味俱全,想想都要流口水。以前那些年的回忆不自然的也就涌上了心头。

太小的时候特别向往过年,一来只知道嘴馋,另外过年就是还有可以穿新衣服。再说点不要脸的是会有好几个“压岁钱”红包拿。

当然“年味儿”是从腊月半左右基本上是先打年糕开启的。圆形的直径大概一米不到的木头的蒸笼,高度大概七八十公分的样子。放在大铁锅上,满满的一锅水,蒸笼的底部和锅的搭界的地方用布严严实实的封堵着。灶堂前有专人放柴火烧火,据说这也是个技术活,火候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尤其不能中断。所以我们这些小屁孩最多就是在屋子里享受热腾腾雾腾腾的感觉。

大师傅是打年糕的,我们一直都是顶礼膜拜的。不知道现在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那时候觉得还真的挺不简单。米粉是一层一层铺下去的,应该不能叫“铺”,叫“撒”。看眼光,看米的熟的程度。手上速度也有讲究。直到一蒸笼撒满了米粉,再全部盖上盖子蒸这么几十分钟。然后出了蒸笼就是倒到桌子上趁着最佳的状态快速的分块。手脚千万千万要快,稍微冷点就很难分。一块一块的年糕就算做好了。一般的偶尔有的零碎的边角料就成了在屋子里的旁观者的福利了。话说真不是现在的哪种美味可以媲美的。

小小补充一下,我记得不错的话,一蒸笼正常的话是统一的分成十八块。好像一直是那个数字,有没有什么典故我也不懂。还有就是会取最中间的部分,切这么四条比较大比较方正的糕出来,我们称之为“方糕”!一般先不吃,会留在腊月里上灶日子或者大年三十祭祖用。也算传统习俗似的。那时候看人家里条件富不富裕,就看蒸几笼年糕就能看出个大概。数量越多说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

我们家当时是属于比较少的,不过我家会放点桂花进去,也就是说蒸的桂花糕,那棵大桂花树那些年特别茂盛,每年盛开的季节都会把花打下来然后灌在瓶子里。到打年糕的时候发挥他的作用了。说实话是真的香。当时也会分点给邻居们用用,或者就是邻居拿年糕和我家1:1的换这么一两条。想想也挺好玩的。

一般年糕准备差不多了就是腊月二十左右,然后会弄一些炒货过年了。其实也没几个品种,就是蚕豆,葵花籽,花生等。那个年代这些东西也属于年货的一种,平时也不怎么吃得到。当然弄这些我们一如既往的就是看看的份,并且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机会做这个“工种”了。那些年基本上就是爷爷负责炒,奶奶负责烧火。我们就是负责“吃”!

后来是日子慢慢的好了,哦,也不能说是“好”了,只是这些东西后来直接可以买熟的了也没必要自己家炒了。说实话炒的难度也不小,要放很多沙子进去,类似于现在有的炒糖炒栗子还在用的办法。因为火候不够会夹生,火候过了点会“焦”掉。

记得那时候绝对有花生肯定喜欢吃花生,硬硬的蚕豆是候选品种。不像现在有的时候显显摆可以嚼得动蚕豆故意弄点吃吃,证明自己牙口还好。也记得那时候蚕豆吃多了会放屁,一直留着一个疑惑的,这个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然后的然后就是可能爸爸妈妈领着去买新衣服了。也记得会买布料然后请裁缝量身定做的。想想那些年的量身定制和现在的量身定做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了。那时候是算的经济账比买现成的钱少的,现在的是富起来的人追求的品味。所以有时候回头想想,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的,哥也是曾经四十多年前的就追求过“量身定制”的人,只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罢了。大年初一穿了新衣服出门可以说是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最“风光”的时刻,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同我这个看法!

再后来就是回到文章开头部分我说的蒸馒头了。这是大年三十贴对联之前最重要的事情了。记得会是几个家庭聚在一起,早早的提前准备,要先“攃芶”,这两个字百分百不准,也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就是手工和面粉,然后让他发酵。南通话读音叫“cage”!这个活一般都是几个体力好的大爷们儿做的,我家那时候我爸,叔叔,伯伯或者小舅舅三舅舅他们是“cage”的主力军。然后女同胞们基本上是包馅的做馒头的为主。

家庭多的话,一般一天时间是不够的,所以那时候也比较考验“灶”的耐火性!我们家爷爷奶奶的那个老灶就承担了那些年这个光荣的任务。也是那些年我们最有乐趣的事情。当然那时候做馒头的时候有些词儿奶奶是不允许我们说的,比如皮子破了坏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开花”了等等。反正类似于讨口彩要尽量说吉利话。
我们小孩子的主要工种就是在做的馒头上面根据馅的不同点红点,谁点得好、点在正中间并且大小匀称,肯定会受到表扬的。另外就是会在屋子外面搭架个“花帘”,这个词也不准的,就是那种细芦杆做的那种东西,平时在上面晒东西用的。蒸馒头的时候用上,是馒头出笼要及时让他冷却,还要第一时间一个一个的放好,不能相互之间粘着。会影响馒头的“品相”!这种活是我们最手忙脚乱也是最兴奋的片刻,越快越有成就感。平均一笼大概一个小时,那时候是方方正正的蒸笼,应该每片笼是横五竖五五五二十五个馒头。然后每锅大概是十片笼。

记得那时候说实话因为条件限制,也没多少钱准备馒头馅,所以带馅的馒头做得并不是太多,相当的比例是拉龙糕。就是发酵好的面粉拉这么长长的一条,过这么一两天会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通过几个太阳的照晒,也叫做“馒头干”!会成为我们春节以后的零食的一部分。上学时会带几块,如果有时候想过下好日子,可以用油炸一下,就成了不错的美味。

真的好怀念睡在灶堂前柴火堆上的日子,堂兄堂弟的挤在一起。然后动手动脚的要抢了拉“风箱”,总惹得爷爷奶奶和父母怎么催我们上床睡觉都催不走。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无忧无虑从来不会和生活的贫穷划等号的。而现在如果钱不好挣是明显的让人没有幸福指数的,很焦虑的很不开心的。尽管做馒头好像就成了少部分人的一种情怀!

昨天姐姐五十岁生日,再过十天是老爸七十四岁生日。老爸和姐姐都属老鼠,以前好像没怎么在意算这些,老娘小老爸五岁,也就是说19岁就生了姐姐,然后21岁生了我,23岁生了妹妹。想想现在育儿都23岁了,想想父母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背负着我们姐弟三那么艰难的过日子。姐姐是腊月生的,妹妹是正月生的,也就是说短短的五年的时光接连面对着我们出生,仔细想想真的太不容易了。也有点恨自己,前些年为什么不能想到这些,为什么不曾能够好好的体谅父母。为什么那些年,自己总自以为是的固执!像个牛一样的,谁都拉不回来!

人生无常,谁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长短,好好的陪伴家人过年吧!不要想太多,任何人都是过一年少一年的!或许哪一天意外发生的时候,谁遗憾最少就是人生最成功!让人怀念,让人记得你的好就是没有在这人世间白走一遭。

文章最后附注一篇朋友写的“汤加”海底火山爆发造成“全国”失联的事情!我们且为人类脆弱的“生命”祈祷吧!

《复活的火山》

作者:张焕波(军旅作家诗人词作家)

风略过心头,

熄灭了最后的一点点灯火。

没有雪的吟唱,

那个羊皮卷就会黯然失色。

堆积如山的臃肿,

是肿瘤君的哭泣。

没有月光的子夜,

静静地在无声祈祷。

我在想着荷塘月色的美,

听听梵婀玲的优美琴声。

可以沉醉不管归路在哪里。

压抑,一直没有改变,

深重的山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想呼吸,

却被捂住了嘴无法忍受。

漠然无助,

企望黎明的阳光可以给我安慰。

我在心中复活爆发的火山。

毫不留情的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烧掉所有的黑暗垃圾。

纯洁世间万物的灵魂。

复活的火山啊,

你涌动着大海的巨浪。

在向世人证明你的强大的力量。

拯救那些无法呼吸的奴隶们。

人世间没有救赎者,

想渴望获得自由就要勇敢面对,

刀枪无情的杀戳。

繁华落尽已是谢幕的时光。

东方欲晓,莫道桑榆晚。

复活的火山啊,

最初的梦想还在吗?

我只听到晚钟在敲响着火山的回响。

无法复活!

写于2022年1月17日,看汤加海中火山喷发和海啸。叹息,一气呵成。有感而作。

——与大家分享共勉!

葛建平

2022/01/17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如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