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纪100+的长沙美食,你吃过哪些?
美食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变迁的积累沉淀,它不似文学深厚,不像历史沉重。却将一些年代人的记忆拧在一块,或许现在的潮流文化爷爷辈的人不懂,但是这些特色美食却实打实是几代人的记忆。文化相通,回忆构架起桥梁,带着回味与向往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沙这些“爷爷”辈的特色美食!
1、臭豆腐
很多人认为臭豆腐是长沙特有,但其实臭豆腐门派众多,发酵、非发酵各有讲究,南京、台湾等地也各有自己的做法。
而非发酵臭豆腐中,最知名就是长沙的臭豆腐了,用浏阳豆豉、冬笋、香菇、白酒等佐料制作卤水,文火炸焦,表皮脆香、内部嫩软,一口下嘴鲜汁四溅,搭配香菜、萝卜丁,辣椒,让舌尖的味蕾游戏更为丰富。
2、糖油粑粑
在出现之初,糖油粑粑曾是打牙祭的食物,往往不能登大雅之堂,因为它的用材非常简单,仅有糯米粉和糖。
最常见的是街边的糖油炸的糖油粑粑,现场搓成饼状,热油下锅,煎、翻面,不能过老、不能爆破,微黄后出锅。
但2004年火宫殿总经理谭飞又重新改良出一版熬煮糖油粑粑,表面脆度和硬度相对更高,由此不难看出,哪怕就糖油粑粑这么一个“小玩意”,长沙人也能吃出不同的花样。
3、口味虾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关于口味虾的一个冷知识:小龙虾其实是多年前的入侵物种,1929年由日本引入中国,奈何遇到了懂吃的湖南人。
相较其他地方的虾,长沙的口味虾不以个头大为追求,更讲究好口味。香辣鲜浓的汤汁是一锅好虾的基础,筒子骨汤最为常见,因为只有汤足够浓,才能让每一丝虾肉,甚至大蒜、魔芋豆腐这些佐料、配菜都有韵味。
4、小炒黄牛肉
南方自古是农耕水稻之乡,黄牛的身影在这里非常常见,杜甫就曾写到“白狗斜临北,黄牛更在东”。
小炒黄牛肉是湖南人家中常见的一道菜,很难去追溯最早由哪里发起,但因为黄牛肉整体的肉质更细腻柔软、口感也更香甜,因此更适合湘菜大火翻炒的特征。
以聚餐必备的湘菜代表性炊烟小炒黄牛肉为例,凭借小炒黄牛肉一道菜就受全国追捧,并拥有30多年历史。
5、剁椒鱼头
鱼,一个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的食材,而剁椒鱼头的诞生却可以追溯到清代,但要做好这个鱼头可不简单。
首先鱼头的大小是肉质是否鲜嫩的关键,鱼头越大,嫩肉越多,采用6斤以上雄鱼可以说是质量的保证。
其次鱼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指标之一,水域越大,鱼的活动范围则越多,肉质则越紧实,生活水的质量越高,肉质的鲜甜程度也越好。
再来看看佐料,剁椒鱼头的另一个灵魂就是剁辣椒,湖南人对剁辣椒虽然不陌生,但是辣、酸、鲜、甜也非常讲究,比如坛宗的剁辣椒便是选用了5种,发酵更醇厚,坛香味更足,这样鱼头的口味层次才更丰富。
最后用的水、用的油、用多大的机器蒸,怎么样才能把剁辣椒的鲜辣蒸进鱼头每一丝肉质纹理中,也得有“蒸”本事。
聊了这么多,不难看出,湘菜的奥义各有各的学问,各有各独特的讲究,这么来看,长沙人嘴的挑剔,真不是说说而已。
当然在中国传统美食的长河中,湘菜能牢牢的守住自己的位置,有的是几代人的坚守,和无数新人的创新和迭代。
每个美食文化映射着当时的文化习俗,剁椒鱼头作为湘菜头道招牌菜,是湘菜大家族对这个老大哥的认可,历史的旗帜将剁椒鱼头的大旗接到了坛宗的手中,如何守住传统,又能融合时代的发展,这是坛宗面临的一道挑战,也是湘菜与特色美食需要一起跨过的一道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