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糖尿病验方集》
开心农夫天意整理并序
糖尿病,古人言“三消”病,其有虚虚实实之变化,治疗的方法有直接从肾与膀胱进行治疗的;有从肝心脾肺肾着手治疗的;有根据“三多”表面现象去判断的、有攻泄的方法也有补的方法、有先调整人体气机然后再根据内脏之变化来调整药物进行治疗等等各种方式,如果我们对患者病理病机识认不清,就不知道如何着手去治疗。所以,同样的中药,往往有的人吃了管用,有些人没有效果。其实还是用药没有对症的问题。中医最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一人一方。古人说是一剂知,两剂已,所以中医绝对不是慢郎中!慢的前提是不对症!!例如粗工会把肾脏命门的“龙雷之火”当做六淫外邪之实火去治;有些明明是中空之证而把它当作内气盈余去治;明明是血虚作祟却把它当作风邪外束来治;往往把心火上冒之头痛当作太阳受寒去治疗;把肾虚游动之疼痛当作血瘀痈疽来进攻;还有些粗工把内脏运行不畅而出现的气血缓滞,误认为是伤食而用药重攻下泄;再如肌肤外表气虚而呈现的畏寒怕风,一般微微调理一下卫气最为适宜,但粗工疑是外感而投药发汗,往往就会造成阳气消亡的重症;只顾表面现象而不考虑五脏阴阳之本的做法,往往是标未治本已先脱,纵然是表面现象暂时好了又有什么用呢?一些医生不切脉,而只凭外在症候来辩证,殊不知症候表现出来的外象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不一样的症候我们用什么来做参考依据?古人云:人的脉象是不会说谎的。
学医三年,自认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载方知世上无可用之方。所以古人说:“大哉!医道之不可不知也;慎哉!医道之不可不知也”。“人不知医,则养生之道何以明?良相之心何以济生?知之而不深,其患尤甚”。《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不治其虚,安问其余?又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百病之来,必由于虚,而有邪之凑,更由于虚,故许学士有读仲景书,守仲景法,未尝用仲景方,乃为得仲景心也。
我们看上古之医立方,如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之重剂大刀阔斧,往往药到病除。例如麻黄汤、承气汤、陷胸汤、抵当汤等,用之得当,有若神效,所以立法垂训后人;而中古时代的明医,还有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良方;至于李东垣、薛立斋等则有补中益气、人参养荣等汤,以为虚人发散之用。但因天地气化之不同,而人所处环境之变化,再用古时的处方,往往不能生效。不是古方不好用了,而是现代的人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人们的先天禀赋变得更差了。况且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恣意消耗自身的真元,有过多的妄念,有不分昼夜的被动行为去戕害自己的本性,有过多的思虑以伤害自身的心神,过多的肥甘美味及嗜色纵欲去耗竭自身精髓,现代的人连自身都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其后代所继承的禀赋就会更少了。人的气血即虚,各种稀奇古怪的现象就会变化百出,即所谓难以名状者也。
三消病者,消渴、消中、消肾是也。上消主肺,中消主胃,下消主肾。
我们就用消渴来解释一下吧,渴是因为燥火。中医认为心是人体内的火,肾是人体内的水,这两者要达到一种交汇融合才能保证器官的正常运行。所以要了解中医首先要知道一点五行生克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的水和火的状态,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去(比如热气球)。而人体内的水和火,与大自然中的水和火得运作的方法和道理相同而方向相反,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就来看看人体内的水和火是怎样运行的,根据五行循环的道理,人们要想要保持健康,心火要降下去乘肾水,而肾水要升上去济心火,只有这样,才能达至水火交融。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人体内部,火只往上走,水只往下流,那人体的五脏又怎么进行循环?这时候就充分体现出了中医的伟大之处,它不是将人体进行肢解,而是将五藏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中形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反之则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如此生生不息。
中医绝不像西医那样,先把人的器官大卸八块,然后再孤零零的去分门别类,最后的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肝坏了可以换,脾胃坏了可以割,胆可以摘掉…,一般情况下暂时不会治死谁,但也从来没真正治好过谁,无非就是把病症消掉完事,其他地方(器官)再出问题,跟我没关系。西医的标准就是把数据指标值控制在了一个所谓的正常范围内,人就算是健康了。
而中医是怎样认为健康的呢?中医,永远是将人体看作一个精密且完整的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所以当中医说脾胃时,其实它不是在说那个有形的器官,而是指整个消化系统。就像前面所说脏腑之间相互联结和相互间产生作用力。例如我们常见有的晚上失眠,虽然有很多原因,但在所有成因中,就有一个被中医称为心肾不交的原因。所以,中医认为,人的阴阳平衡了,五脏六腑在正常的运行也就是中正平和的状态,就是健康的标准。
今将前人治疗消渴的古方作为参考,以后会根据实际案例来进一步阐述糖尿病(消渴病)的各种治疗方案与实际效果,其实人能够懂得一点医理,最清楚自己身体的还是自己,根据自身的症状,通过细心的调理,糖尿病根本就没有那么可怕。糖尿病是一种长期阴阳平衡失调而造成的疾病,绝非一朝一夕的治疗能够解决的慢性疾病,西医的胰岛素,降糖药虽然能控制指标,但是五藏平衡是什么样的不在其考虑范围,故而糖尿病人会产生胰岛素依赖及其降糖药依赖,最后的结果还是会产生并发症。而我们的中医则是根据六经辨证,让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让人体的五脏运转正常。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注:糖尿病绝非一朝一夕可治,但也绝不是需要终生服药,中医的观点,一般一至两个月如果没有效果,就要根据六经辨证的实际情况考虑更改配方,再重复一次,人对自身的状况时最了解的,懂得一点中医,就知道问题出在那个脏腑,这时候有针对性的调整配方,往往能产生奇效。下面会有各种案例对各种症状进行剖析,以便各位朋友参考。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社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代谢素乱,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及尿搪升高,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等症,并有疲乏、肥胖或消瘦等症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擀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弱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原因未明;继发性占少教,原因虽明了,但在发病原理方面尚有不少未阐明的问题,原发性糠尿纟又可按起糖年龄分为幼年型、成年型两种。自从胰岛素问世収来,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的发病原理、病鲤生理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已有依大进歩,特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β钿胞释方胰岛素功能后,对于绝对和相对胰岛素不足作为此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理以进一步肯定,但引起胰岛素绝对和相对不足的病因至今尚属研究的问题。胰岛素绝对不足多见于幼年型和成年起病的脆性型病人,其中β细胞破坏较严重而分泌功能近乎哀竭或非常低下,临床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糠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多见于成年型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可稍低于正常或甚可高于正常,特别是肥胖的糖尿病人常较正常体重的糖原病人或健康人分法为多,相对性胰岛素不足可能由于要求胰岛素分泌按多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等作用较强,或由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下降,以致胰岛索分泌虽已较多,甚或血浓度高于正常,但尚未能满足调节血糖浓度及糖代谢等正常范国的需要,临床上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年来已发现与遗传、多食、肥胖
感染、应激、妊娠、少活动等因素有关,但这又仅仅是一种诱发因素,确切的原因至今尚未研完清楚。
本症的急性并发症,除感染外,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慢性病变主要为微血管病变,包括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变。由于抗菌素及膜岛素的广泛应用,死于酮症酸中毒感染者已大为灭少,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并发病,其次是肾脏病变及肿瘤。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为多饮、多食、多尿,易患痈肿及尿路、胆道、肺部感染,皮肤瘙痒,感觉障碍,趾、指麻木酸痛等症,尿糖阳性,血糖明显升高,体形肥畔或消瘦。
现代医学对本病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釆用控制饮食,对症用药,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病”范畴,认为集主其发病原理为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甘肥,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肾阴虚损,肺、胃燥热,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临床上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为肺热津伤,病见烦渴
,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如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中消为胃熟炽盛,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苔黄,脉滑实有力;下消为肾阴亏损,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数。一般情况下十临床上常“三消”症状并见,略有偏重而已。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上,常常以三消中一消为主,同时治疗其他二消以照顾全面,谓之整体治疗。
一、古方:
人参石膏汤
治膈消(上焦)燥渴。
人参(五钱)
石膏(一两二钱) 甘草(四钱) 知母(七钱) 东垣加黄芩、杏仁,每服一两,水二盏,粳米一撮,煎服。
玉泉丸
治烦渴口干。
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二两)瓜蒌根干葛(各一两五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嚼下。
治中消。
黄连猪肚丸
黄连 粱米 栝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为末,用大猪肚一个,洗净入药于内,以线缝口,置甑中炊烂,取出药,研以猪肚为膏,再入蜜搜和前药,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人参汤下。一方加人参熟地,除知母、粱米,用小麦。
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下消),小便无度。
鹿茸(去毛,切,炙)23克麦门冬(去心)60克 熟地黄 黄耆鸡膍胵(麸炒) 苁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纸(炒) 牛膝(酒浸) 五味子各23克茯苓 玄参 地骨皮各15克 人参23克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鸡膍胵(鸡内金, 鸡中金, 化骨胆, 鸡黄皮, 内金, 鸡膍胵, 鸡肫皮, 鸡食皮, 鸡合子, 化石胆, 鸡肶胫, 炒内金, 鸡肶胵里黄皮,鸡胵黄皮…)
竹叶黄汤《删补名医方论》竹叶黄汤
治胃虚火盛而作渴。消渴,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黄芪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各一钱) 上水煎服。
【集注】柯琴《玉机辨症》曰∶气血皆虚,胃火独盛,善治者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至损阳,温之而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四君子气药也,加黄 而去苓、术者,恐火就燥也。四物汤血药也,倍地黄而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参、黄(芪)
、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
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盛,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通阴阳之路也。岐伯治阴虚而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卧,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阴阳之理耳。
【按】是方即竹叶石膏汤加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黄芩也。彼则治伤寒解后烦渴少气,气逆欲吐。此则治消渴,气血虚、胃火盛。因其气虚,故加黄芪佐人参、甘草以补气;因其血虚,故加归、芎、芍、地以补血;因其胃火盛,故加黄芩佐石膏以清胃火。其烦渴则一,故余药皆同也。于此二方推之,用半夏之意,自可知矣,故脾者为胃行其津液也。脾湿胃燥,津液不行,得火则化痰,得寒则成饮。胃火清,脾湿燥,其痰饮自除矣。半夏消痰破饮,使未化痰之津液回清,而已成痰之浊液自化,非他药所可比伦也,故二方于胃火盛燥渴中同用之。
清心莲子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用法用量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地黄饮子
(河间)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熟地、山萸肉、石斛、麦冬、五味、石菖蒲、远志、茯苓、内苁蓉、官桂、附子(炮)、巴戟等分,每服五钱,加薄荷少许煎。〕
厥风痱能治之,(凡口噤身冷为 厥,四肢不收为风痱。)火归水中水生木。(熟地以滋根本之肾,桂、附、苁蓉、巴戟以返真元之火,山茱、石斛平胃温肝,志、苓、菖蒲补心通肾,麦、味保肺以滋水源,水火既交,风火自息矣。刘河间曰∶中风,非外中之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故卒倒无知也。治宜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医贯》曰∶痰涎上涌者,水不归元也;面赤烦渴者,火不归元也。惟桂、附能引火归元,火归水中,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矣。)
八味地黄丸《医部全录》卷三三一
熟地黄(酒蒸)8钱,山茱萸(酒浸去核,取净肉)8钱,丹皮2钱,泽泻2钱,白茯神(去皮木)4钱,山药(蒸)4钱,五味(去梗)5钱,麦冬(去心)5钱。
八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了附子和肉桂,回阳救逆,大补元气,散寒,温经,止痛。
清·鲍相璈《古籍验方新编》
三 消:渴而饮水不止为上消,饮水多而作泻为下消,多食易饥为中消
消渴饮水不止
三消汤
真台党、白术、当归、茯苓、生地各一钱,黄柏、知
母、黄连、麦冬、天花粉、黄苓各七分;甘草五分,水煎服,神效, 三消皆治。
天池膏
天花粉、黄连、真台党、知母、白术、五味各三两,
麦冬六两,生地汁、藕汁各二两。人乳、牛乳各一碗,生姜汁二碗,先 将天花粉七味切开,用淘米水十六碗、桑柴火慢熬出汁尽五、六 碗,沥清,入生地等汁,慢慢煎熬,加白蜜一斤,煎去沫,熬如
膏,收入瓷罐,用水浸三日,去火毒。每用二、三匙,白滚水送 下,甚效,三消通治。
菟丝丸
菟丝子酒浸、洗净焙干 十两 茯苓、莲肉 各三两 五味子 一两 共为末。另研真山药末 六两,酒煮,捣数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三消皆治。
又方1:
绿豆煮汁,并作粥食,最妙。
又方2:
好梨日日食之,多食必效。或多食萝卜,更妙。
又方3:
蚕茧壳七个,丝绵亦可。煎汤当茶饮之,神效。缫sāo丝水饮
一、二碗,更佳。
又方4:
党参一两,蜜炙,研末,开水泡透,蒸熟为丸如梧子大。日服五丸,酒下,或茄根煎汤下,日加五丸,加至三十丸为止,不可多服。服五、六次后,以饮水恶心为度,恶心时,干物食之,其渴自止,奇效。
又方5:
五倍子煎水饮之,或作丸服之,久则生津止渴。
又方6,
牛膝五两,研末。生地黄五斤,捣融,蜜丸梧子大,空心
酒下三十丸。下元虚损,宜久服为妙。
又方7,
苦楝树根新白皮五钱 切片,瓦上焙干,入麝香少许,水
煎,空心饮之。有人口渴不止,遇道人传此方服之,下虫三、四 条而愈。愈后,人必困顿,用党参二两,煎水饮之。
又方8:
如一日饮水至一石者,浮萍捣汁服之。
又方9:
如饮水多而小便不利者,葵花根五两煎汤,清早服之。
多年消渴饮水百药不效
每日食好梨二、三个,或食萝卜亦可,均极神效。
又方:白芍、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开水送下,日三服,七日而愈。有人渴饮九年,时发时止,服此断根。
饮水不止小便如膏
茴香、炒。苦楝子炒。各一钱,研末,空心酒调服。
饮水不止小便时流
以上各方可以通洽。鸡蛋三个,要头窝生者。去壳,搅融,用烧
酒四两烧开冲服。服后即盖被睡下,睡醒,禁风一日即愈。有人 一日饮水数桶,上饮下流,服此而止,神效非常。
又方10
有人日饮水数斗,小便时流,饭量亦加,服消渴诸药年余,其病更甚,后用其麝香三分,酒为丸,用枳棋子又名棘枸子,又名鸡距子。煎汤服之,遂愈。问其故,乃食果成积及饮酒过度,积热在脾,致有此疾。麝香能治酒、果,棘枸亦治酒病,故能奏效也。
久病消渴不止
并治泄泻口渴。七味白术散:白术、高丽参、真袂苓、藿香叶、干葛各一钱,炙草五分,水煎当茶饮。另用木香三分,磨汁兑服,屡试如神。
消食易饥
以上消渴各方可以通治。好梨日日食之,多食自愈。
又方11
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水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