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知(收集篇)

2022.2.8   周二  多云有时有雨    6-2度

今天雨水少了点但是气温还是不高的,感觉也是冷嗖嗖的,要注意保暖哦!适当地锻炼也是蛮有必要的。

过节了,美食是餐桌上的主角。在美食面前,人往往特别放松,自然会不知不觉地吃多,长胖就成了必然。

糖尿病发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人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患病率最高。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吃糖易得糖尿病?

有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引起的,不吃糖就不会患糖尿病了。有的糖尿病患者相互劝告,含糖的食物千万不能吃。

有人问:“吃糖跟患糖尿病到底有没有关系?”

“在出诊的时候,常有患者问,是不是因为我喜欢吃糖就得了糖尿病?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医生说。

糖尿病发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多吃少动,饮食热量太高,吃的餐次太多,如除了三餐之外,晚上十二点还去宵夜。哪怕你一点糖都不吃,但吃了很多烤肉,喝了大量啤酒,导致身体肥胖,就容易得糖尿病。可见并非吃糖多就得糖尿病。

“糖”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可增加肥胖的几率,从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率,还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因此建议最好少吃含蔗糖、葡萄糖等单糖、双糖的糕点、饮料。

“我爱喝碳酸饮料,常喝碳酸饮料会得糖尿病吗?”有人问。

因碳酸饮料是含糖饮料,喝多了热量会超标,能增加体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并不是说喝碳酸饮料就会得糖尿病。

碳酸饮料,乍听起来似乎感受不到糖的存在。但是尝过就知道,喝起来一嘴甜,可乐雪碧就是典型的碳酸饮料。如果常喝含糖量很高的饮料,体内糖分增加,会迫使胰腺释放更多的胰岛素。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葡萄糖就会积聚在血液中,慢慢变成糖尿病前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在美国一项对超过1600人的研究发现,每周喝超过3次碳酸饮料(即便只有340ml)的人,比起那些不怎么喝的人,其得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46%。

肥胖高危险人群

“过去,糖尿病习惯被称为老年人病,但现在中年、青年,甚至青少年都有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以及肥胖发病率上升,是糖尿病患者增多的一个直接原因。”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6%,不到10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饮食的热量越来越高,而人们的身体活动却越来越少,体重急剧增加,达到了肥胖的标准,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不光是糖,多吃油、肉、米饭等也令人发胖。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国家卫健委曾公布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其中明确了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八类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和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育史。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

控体重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而空腹血糖达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7.0~11.1mmol/L,为“糖尿病前期”。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大部分都有超重、肥胖的特征,其中又以‘腹型肥胖’为高危因素。”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当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这类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当及时调整饮食、规律运动并控制体重,从而降低血糖。

“肥胖为百病之源,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控制好体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就会降下来。”医生谈到预防糖尿病时表示。

首要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具体为控制三餐比例及营养搭配,多吃蔬菜、纤维类食物,少吃油炸、肥腻食物。糖尿病患者每餐不可吃得过饱,感觉不饿就可以了。

其次,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每天坚持做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打太极拳等。戒烟限酒、切忌熬夜、保持良好情绪。

再次,定期体检。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来说,多数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而得到逆转,若效果不理想,还可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加药物干预,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其从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它虽然不能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医生表示。

中医认为,糖尿病在阴虚的基础上发生,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外因作用下发病,脏腑涉及肝、胆、脾、胰、肾、胃,因此,在治疗上强调阴阳平衡,整体调节,从而达到恢复胰腺功能的作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性化治疗原则,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病征,甚至不同的季节及生活环境,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有些病人需养阴清热,清胃火;还有些病人需活血化瘀,祛痰除湿,补肾健脾。因人而异,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不同症状,调整血糖,降低血粘度,从而有效预防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如果父母是糖尿病人,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其他人高,但也有办法预防。要从年青时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管理,管好饮食,有规律地进行运动,不要随意加餐,控制好体重。这样患病的几率就会降下来。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见服药后血糖正常了,就私自停药或吃吃停停。患者切不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感受来改变用药量甚至停药。因为这会导致剧烈的血糖波动,从而带来头晕、虚弱无力、出汗、手抖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造成损害。糖尿病就是把人体各个器官组织都浸泡在高糖状态下,长期如此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肾病等。建议患者家里购置一台便携式血糖仪,半个月或一个月自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三个月或半年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这样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老人如何预防夜间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业界有一句话,“一次低血糖事件足以抵消你数十年控制血糖的成果。”低血糖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过,有些老人睡前毫无征兆,睡后就不醒了。因为老人对低血糖的感受不敏感,所以一定要避免发生。如果发生过低血糖,建议老人在临睡前测血糖或加餐,如喝一杯不加糖的牛奶或吃点燕麦饼干等,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糖尿病小知(收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