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二、设计中学心育课程的发展心理学依据

埃里克森: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指出,个体在青春期发育开始后,由于身心两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便开始从六个层面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个体将有关上述六个问题思考的结果,统而合一,然后用来试图回答“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这两大问题,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统合的过程。在中学阶段实施心育活动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帮助他们化解可能出现的同一性危机,推动他们形成新的自我同一感。

马西亚:同一性状态和心理幸福感。同一性发展出现四种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混乱。前两种状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我感受是积极的、幸福的,后两种则存在严重的适应困难。

霍妮: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根本的原因在于个体存在着大量的内心冲突。抓住中学生在这一自我混乱时期容易出现的内心冲突,通过有系统的心育活动课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环境、自己与自我的关系,去除虚幻的理想化意象,直面真实的生活,直面真实的自我,脚踏实地地制订理想目标,对于他们顺利解决人格自我整合的危机,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斯滕伯格:对成就的需要与对失败的恐惧。青春期中学生对于成就的需要和对于失败的恐俱,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的表现恐怕是最为典型的,而由此引发的心理向题更是令人深感忧虑。所以,担负着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的心育课程,应该把帮助学生适度提升成就动机和成功能力,改善学生对学习的适应能力,推动学生尽可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同时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挫败的承受力,作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维赫斯特:青少年在青春期面临的八项主要任务:接受自己的身体构造并有效地使用它。、习得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交际方式。、习得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或其他成人、为经济上的自立作准备、为结婚和家庭生活作准备、追求并完成富有社会性责任的行动、学习能够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形成意识形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