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面…

清汤面,在最先的认知中,决不是定义在挂面这个层面上,觉得汤要好,但面必须是手搓过劲道的手擀面,然后经过烹饪点缀,这碗看似清淡,味却隽永悠长的面呈上时,色香味集一身的感觉才能源源不绝地涌出,那时,不仅仅是垂涎欲滴,估计也能上升到活色生香的段位,反正是相由心生吧!

有时候在想,现在回忆那时味的美,应该有生活条件所限,物质短缺,古法制作,还有现代人崇尚回归的理念在里面。

偶尔去饭店什么的,碰上有过生日或馋了那个味,就点上几碗,味还好,但是面明显机器操作过的,偏硬,也没有手擀面那种劲道感,有时觉得也是囫囵,就觉得面根本下得就是挂面,是有圆润,但只要一嚼就有软塌塌的感觉,大家聚一场不容易,也就没人起这个头,对付着喝点算了。

说到挂面,其实还是有很多说头,身边有个小姐妹,只要一说煮面,不是压面就是挂面,有时候说她,给娃娃做饭了,老吃挂面不好,没营养。

她总是反驳说,咋没营养了,她打小就是吃挂面长大的,从她姥姥那会儿,她们家就是煮挂面吃呢,也没见有啥不好的地儿。

好吧,都追溯了三代了,够久远的了,就不和她提这事了。

还和她说起一件有意思的事,说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个小哥哥,也没什么文化,但家世还好,早早就被招工到离家不远的挂面厂上班了,当时也不知道他在厂里从事什么工种,就是每次他们家吃得挂面都是从省城里往回捎,然后有一回大家就问他,为啥不吃自己做得挂面,他憨憨地笑了,说成天就鼓捣挂面,一想到就吃不下,当时大家还逗他说,莫非是远了的和尚会念经的道理,别处的挂面还不是一样,然后惹了一窝窝人一顿大笑。

以前的时候,有个同事家乡盛产小麦,她爱吃面食,而且擅长做面食,老家什么的面食产品花样也多,有一回送我一箱子散装挂面,说是自家种,自家做得,好,后来分与家人们,确实也有口碑。

看来也真有此挂面与彼挂面之分,上至原材料,下至用料作法,每一样都得到位,然后出来的产品才能获得良评。

说到现在,可能还是那会儿养成的习惯,开灶的频率少,吃挂面的机会更少,拿家人的话来说,清汤寡水的,没个嚼头,所以每次就选择备好食材做成揪片,或拌成疙瘩汤,好像只要这样,面与汤无限地融合过后,才能将北方面食的精髓激发出来。

也按下厨房的做法,鼓捣过清汤面,但是不知是配料手法之过,还是高汤之过,反正尽管下十成的辛苦,上桌后总是喝过后觉得欠缺点什么,亦或者家中的烹饪遵从了健康的理念,总是在下料什么的有所保留,不会如同饭店一类盈利产业上,只追求味美,追求回头客所以配料的成份又丰盈一些吧。

说起清汤来,还想起林永健演过的一部剧,名忘记是什么了,但片中是以一道川菜水煮白菜一战成名,乍一看,就是一道清水煮白菜,孰不知,清淡的汤才是味之源。

而一碗清汤面,考究的不只是手艺,还有食材等等因素,值得无限级地探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碗清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