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灵魂的拷问”第四十四章赏析

    “名与身熟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是《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内容。

    这一章的字面意思相对来说浅显易懂。开头,老子先用了三个反问向人们句发问:“名声和生命哪个更亲近?生命和财富哪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损害更大?”

    开头,老子向人们发起了这三个灵魂的拷问!总结一句话:“名利财富等身外之物,和你的生命,哪一个更重要?”

    社会的常态往往是这样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混沌的世界,老子开始了发问!这一问,仿佛雄狮怒吼!振聋发聩!

    茫然追逐的你我,可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名声(名望)、财富、得到,这些,都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没有人不愿意出名,现在,科技发达了,电子信息化时代,成名仿佛更为人们所钟爱,也更快速。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刷流量,蹭热度,当网红,等等。不惜一切代价想迅速串红,一夜成名,为的不是出名吸金吗?这个时代,对成功的定义,仿佛除了财富的多寡就没有了别的评判标准。甚至做一个有道德的善良人,在一些人们眼中,简直成了“傻”的代名词。多么荒唐可笑!人们的三观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渐渐变得扭曲。

    人们都愿意得到,得到名利、财富。人人都不想失去,不想付出。人们都在追逐中迷失,乐此不疲。

  唯有老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虽然“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但他却能做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为什么呢?

    他是一位开悟的大觉者,他深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他懂得,过分地偏爱和追求必然造成很大的耗费,太多的收藏必然导致灭亡!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和珅,人人皆知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多藏必厚亡,这是必然!《易经·谦卦·彖》说“天道亏盈”,“人道恶盈”,老子在后文中也有这样的表述,这是宇宙法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人逃不过的。

  所以,老子在最后,还是再一次告诉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已经不止一次这样说了,三十二章中,几乎说了相同的话:“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一而再,再而三,他说,追求的差不多了,就要知足,就要知止!可谁能做到呢?

  和珅,大权在握,富甲天下,该知足了吧,该知止了吧 。可他没有。如果他知止,如果他知足,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吧!

  名利财富,人人爱慕!但是“甚爱必大费”。名利财富是要与德配位的!德不配位,必遭灾殃!《易经》有:“厚德载物”,是在告诉人们,想要名利财富,想要承载这些,是要不断付出,不断积功累德的。而且,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要懂得知足、知止,这样才能长久!

    名利财富等身外之物,你的生命,你选哪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的智慧“灵魂的拷问”第四十四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