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容量更宽广

联想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容量更宽广

丁立梅的《掌心化雪》中有这样的文字: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她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想,若是她也有一把可供燃烧的火柴,该多好啊! 她实在,太冷 了!)由冷而联想到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禁惹人怜爱。可是在作为语段选入中考题的时候,却把后面这段文字给删掉了。或许是觉得太旁逸斜出了吧,可是我觉得这样的文字有联想的功效,无形中增添了文字的许多魅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看李汉荣的《葫芦架下的母亲》:

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由葫芦叶子的影子联想到泰戈尔的《金色花》,由葫芦叶想到葫芦娃。训练学生还会有怎样的联想。试着加一两句,我们的学生困于作文总是写不长文章,这应该算拉长文章的一种方式吧!

于是,他们就写:泰戈尔的《金色花》里孩子化身为印度圣树上的花,投射影子到妈妈看的书页上,不让妈妈的眼睛疲劳。

放到前面。

写:这栩栩如生的葫芦叶子上会不会结出个葫芦娃,蹦到地上喊“妈妈”呢?

放到段尾。

还有从叶子引发的联想:化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为“不知绿叶谁裁出”,我妈妈灵巧的双手总会有很多杰作。

是不是还可以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枝枝叶叶总关情啊!还有一句话,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联想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容量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