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萌评文合集丨西小麦篇

文章名1:《企鹅》

拙评:麦总的意识流在颇有名气,作为一个热爱评文的小透明,今日壮胆意识流地评价一下。

相比作家这个称呼,我更愿意称麦总为编导,他笔下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方式,或隐晦,或高亢,或悲悯,或孤独,更像是搭配了高级的镜头表现方式,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大片。

论《爱迪生》这篇文,第一个想起了冯唐的《女神一号》,那个有魅力的男人笔下的男主角田小明,似乎也像爱迪生这样矛盾,偏激,对女性充满着想象。

说起文风,我还会想到李诞,他的小说不像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更像是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脱口秀,他们都热爱文学,热爱宇宙,热爱哲学,竟让我一时分不清他们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还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或许有人认为李诞的诞是荒诞的诞,我更愿意视为诞生的诞,麦总的《爱迪生》,你好像跟着主人公重新被折叠进一个可以窥见自己所有行迹的平行时空,你那么期待着去冲破,去改变,却又无力前行,我相信一百个读者,有九十九个能在这里面窥见自己的身影,在文字落幕的时候,新的自己诞生。

我自己曾狂妄地总结过写文章的一个高级技巧(其实是因为自己啥也不懂,瞎取的)——➕零点五原则。随便举个例子:

“他倒立着把头插进泥土里,双腿直挺挺地朝向天空,像一根引雷杆,他在等一场暴雨,好被击打出过期的神秘。”这是完整的一句话,是“1”,大部分写作者写类似一句话,可能到天空这个词这里便戛然而止,在这个基础上,麦总加了0.5,这0.5更多的是带有作者主观意识的思考,像这句话里呈现出来的的确不止行为的荒诞,还有情感色彩上强烈的冲破力,带给读者更充足的想象空间,而这个原则,麦总每一篇文章都用得很多,所以我会主观判定,或许这一原则的确会为意识流文章增润不少,哈哈。

别跟麦总谈写文的逻辑,我去搜了一圈儿,不少老师说麦总的文缺乏逻辑,如今的我似乎内敛不少,不会再去问一篇意识流的作者写作的逻辑,甚至妄自揣测,因为我总是得到一模一样的统一回复“我当时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反过来其实也能说服自己,逻辑严密了,题材就更偏悬疑了,悬疑呀,麦总也写的不错。

说了这么多,希望麦总不要打我,毕竟将他和其他名家相比,但我本意却又不是这样的,麦总之所以让我觉得有他们的影子,纯粹因为我书看的太少,其实他是独一无二的西小麦,或许未来,我也会在看到一帮00后的优秀作者,我会笑着告诉他们,诶,你的意识流写得不错,有点西小麦内味儿了,哈哈,没错,麦总是我偶像,谁让我意识流写不来呢。

再补一段毫无逻辑的评价,文字其实挺容易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降维打击的,比如麦总,我想我和他之间隔的不仅仅是李诞,冯唐,还有双雪涛,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无数大家,不得不瞎猜一下,可能西小麦的西是西方的西。


文章名2:《杀死一个人》

拙评:《杀死一个人》:商务风意识流。

也不知道脑子里为什么会蹦出这么有趣的分类,可能因为自我感觉,很多词藻像极了一个商务高管陈述人生规划一样,充满仪式感。

前些日子看第一遍的时候记忆便开始提取储存了很久的一段场景,大概复述一下场景:

我:你为什么不找女朋友?你有真心喜欢过一个女孩子吗?

同学:不想找,喜欢过,怕伤害她。

我:为什么要说怕伤害她?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是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会困扰她吗?

同学:不是,我真的喜欢一个人,或许可以说是爱一个人的时候,会想杀了她。

我:是得不到就想毁灭那种心理吗?

同学:不是,就是会想要毁灭她,得到了更想毁灭她,我觉得真的爱一个人就要毁灭她,然后,我再陪她一起死去。

我:爱有很多种,对朋友,对亲人,对爱人,你对自己父母的爱也会是这样吗?

同学:对,我爱他们,所以我想杀了他们,这是意识驱动的结果导向。所以你会觉得我有病吗?

我:不会。我觉得你智商肯定很高,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伦理道德观会筛选出一些犯罪分子,还有一些天才。天才总是会热衷于思考超脱于常人认知范畴内的事情,甚至觉得自己与世界与社会格格不入。

同学:是,我就是这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我也努力去社交,看起来也有朋友,可我心里并不会把他们当朋友,也谈过恋爱,但其实我挺讨厌她们的,我讨厌所有的人,没有我不讨厌的人,即使是和我最亲近的人。

……(此处省略三万字)

麦总这篇文,明明并未太多笔墨描述男主角的妻子,这段记忆会让我特别坚信,他很爱妻子,所谓的第三者,看起来相处融洽,但他一定不爱她,“我喜欢你的皮肤和你的身材”,对于她的内里,是不是他早已厌恶到极点了?

哈哈,太喜欢这种分裂的作品了,必须再夸夸天赋奇绝的麦总!


文章名3:《过敏反应》

拙评:《过敏反应》真是让人过敏啊,看完之后想起麦克尤恩那句“直到那难以忍受的瘙痒变成可以接受的疼痛。”未免有点太适合总结这篇了。

故事里的王川,和妻子之间没有了热情,对第三者胡柔柔的占有欲超过了爱,爱是什么,王川和胡柔柔好像都不懂,这一篇我个人反倒是觉得妻子魏如清更像是站在上帝视角。毕竟,王川终于不堪忍受在最后坦诚相待,告诉魏如清他和胡柔柔的事情,那些他之前坚信的,暗地里的瘙痒终于变成了裸露的疼痛。得知一切的魏如清很冷静,甚至还安慰他,看到这里我觉得大快朵颐,魏如清越是如此,王川那些被摊开在明面上的欲望,占有,嫉妒等等,彻底放大到极致。

其实很少看到麦总尝试故事性强些的意识流作品。这一篇篇幅也比平时长一些,与两个女角色之间的不同相处视角转换,促达情节的铺展,逐渐暴露出王川的“病”。我觉得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当然啦,个人主观角度来看,虽然两个女性角色的篇幅都不算多,但衬托之下,胡柔柔的角色有些弱化,她会关心王川,表现出爱王川,甚至让王川强烈反对与妻子之间有个孩子,却能为她妥协,愿意与她有个孩子,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觉得要是能多少说明一点儿胡柔柔为什么愿意跟王川在一起会更好。

麦总的细节处理实在太像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不容置喙,看完简直酣畅淋漓,虽然收尾有点潦草,在他向魏如清坦白之后,我觉得还能再整点篇幅,上帝视角的魏如清好像离开了,又好像还陪着他。反正胡柔柔的“尸体”已经漂浮在海湾的垃圾堆里,说不定这一切都是上帝预料之内的结果呢。

哈哈,期待麦总更多更多更多的故事性强的意识流作品啊(要是能开一篇魏如清视角,对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完美体验,哈哈)~


文章名4:《无性之差》

拙评:你看图片上这张嘴,好像装下了整个宇宙啊。

其实麦总这样篇幅短的故事,节奏都把控得很好。可能意识流作家都非常擅长心理学,哲学,生物学,医学……哈哈,反正麦总知识储备量挺大的。

男人关于梦的回答,映射弗洛伊德利比多,他也的的确确喜欢将梦的许多解释归咎为潜意识的需求,而最主要的需求便是力比多。女人关于梦的回答,上升到生命与哲学的高度。他们都没错,都有自己的嘴,在用自己的思想解释别人的经历,最后再递进,关于麦总自己的一些态度呈现而出:(其实我是瞎猜的)性别差异化是社会发展的阻碍,性是推进文明进程的载体。

不过这个灵魂出窍写得太真实了,哈哈,我总是灵魂出窍,脑门上飞出去另一个虚化的身影,看着正在思考的自己的肉体,思考不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结果,它一定不会回到肉体!

是不是暗示读者可以解读,不论对错,你的思考仍旧在那里,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没有人能完全复刻,就像性别差不可能消失一样……


文章名5:《他看了一万封情书》

拙评:这篇看了挺多遍,感觉麦总又有很大进步来着。

“你知道当我的灵魂被劈成两半,肉体变成泥浆,我把自己裸露给你看的时候,你满眼里是爱的尴尬吗?”光这一句就反复看了很多遍,像是一出沉默的剧本,所有聒噪的情绪突然安静了。

好多作家的作品里都会谈爱的主题,麦总的文字也谈了不少,但始终感觉像是将一些零星的东西拼凑出来,有些模糊,模糊了边界。

不妨试试想象一出盛大的舞台剧,灯光已就位,演员已就位,道具已就位,观众已就位,开场是雷鸣般的掌声,戛然而止,一座废弃的古堡出现:

黑鸟出现的时候,它是废弃的城堡里唯一的生命了,谁知道它会不会是一切生命的终结者呢?它会不会也想彻底消失在无尽黑夜之中,可偏偏追光就打在它身上,它也无法躲避。

黑鸟穿进了男主角的身体里,他们早就融为一体了,他在寂暗的灯光下看书,书里有一万封信,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多久,一束追光打在他身上,他安静地看着书,另一束追光打在他身后,书里的两个女人,或者什么别的角色正在演绎他读的内容。爱情挺难演绎的,A和S此时都是模糊的。

沉寂了很久的古堡开始聒噪了起来,他脑海里的声音纷繁芜杂,音效师此刻也忙碌了起来,他脑海里的声音被呈现在幽闭的舞台上,不断上升,旋即轰鸣阵阵,这一万封信,终究还是让他开始回忆起古堡热闹的往昔。

他的记忆已经开始错乱,A和S,两个女演员,还有雨声,还有风声,还有褶皱的模糊画面,和他的回忆里的某些其他字母出现了交叉性,他只想确定,正在演绎的更多的是回忆里的其他字母,或者是S,或者是A,追光仍然停留在他身上,他开始变得情绪化,在舞台上想呈现情绪化,而且是如此驳杂的情绪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他只能呈现给观众一种看起来十分痛苦的状态,以此替代掉那些他自己也并未理解的复杂情绪。

他该尊重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舞台艺术家,不该在解读剧本的时候,对自己幻想出来的角色移情,他觉得有些狼狈,所以他脑海里的画面继续在他身后呈现着,A是S的幻想,S停止了幻想,A消失了,她们本身是伴生存在,但为了舞台效果呈现,S只是变得有些模糊,灯光和他的情绪融为一体,时而幽暗时而明亮,直到只剩与这出舞台剧无关的绿色安全出口还在亮着,S消失了,他体内的黑鸟再次冲出体外。

灯光再次亮起,关于A和S的故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他是一个忘性很大的舞台艺术家,他有些慌乱了,忘词儿了,忘了该怎么继续演绎了,所幸黑鸟的随机应变能力非常好,黑鸟此时趴在窗台上。

黑鸟替他完成了接下来的肢体演绎,他不甘心自己的舞台剧生涯有任何缺陷,他开始说着一些临场发挥的台词。这些台词是真实的,关于他对手中这个剧本的解读,糅合了一些他自己的故事。这座古堡,曾经很热闹,因为不止有他,还有一些丰富的真实的角色,可是演出就快结束了,他想到这些角色的时候,想到这些人的时候,她们突然变得像方才消失的S一样模糊,原来记忆也是会逐渐模糊的,他有些担心,记忆会不会消亡或者紊乱呢?

耳返里传来编剧的声音,提醒着他该结束了,舞台剧有效期只有那么久,不能任性发挥超时,黑鸟被再次召唤出来,他被黑色吞没了,追光最后仍旧回到了黑鸟身上。

黑鸟自己关上了窗……

(纯属过度解读,哈哈)


文章名6:《旅行游戏1》

拙评:最近解读都太情绪化,《旅行游戏》应该是连载,可以追更了。

麦总的文字呢,依旧是无序性的。不同于一般的故事,读者或许会耐着性子讲一个故事读完,但麦总的故事却是吸引着读者去解离一些什么东西,这篇是解离什么呢?是旅行还是游戏?旅行或许是一段关系,游戏或许是一种状态。

看了很多遍,大胆猜测他是一个人在旅行,出现的女人或是猫,或是小白兔,都是方便读者去代入一段关系的元素。游戏开始了吗?可能是在他睡着后,可能是在会议开始时,可能是在女人变成一只猫时,也可能是飞机失重后涌来的人群,一切元素都是参照物,厚重的死亡气息漫散开来,也或许只有麦总能将这些复杂的元素糅合在一起,换做笔力不够的作者,可能死亡也只是散发着潮湿的霉味儿,并不会像这样让一个读者想要去窥探一些东西,甚至是解离自己的意识。

麦总最近文字里越来越多的独特词汇,以及浓厚的个人色彩独树一帜,这种分裂性的文字,让人看得很刺激,期待下一篇啦~


文章名7:《像植物般即兴谈话》

拙评:这篇读完就感觉麦总又精进很多啊。

如果说麦总之前的文字是在和自己进行深刻对话,那应该是还停留在大脑皮层表面的,关于情绪性的一些方式,那么这一篇,最大的感受是,麦总开始去深挖一些潜意识存在的东西,或者说是和自己的潜意识在对话,它们看起来是无序性的,但本质上又在呼应某种主体潜意识,这样的感觉就很棒,很多叙述的语言太棒啦~


向偶像学习,以后不定期更新,偶像写一篇评一篇,主要最近评文有些懈怠,督促自己不能偷懒~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萌评文合集丨西小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