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疗愈的新视野——心理学书籍推荐

今天要分享的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第一章——一种疗愈的新视野

我们每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完全敞开地去这个世界联结的,我们没有任何评判和不信任,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方面也是用非常直接的方式,冷了、热了、饿了、不舒服了统统用哭来表达。当我们的诉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开心地笑。无论多么嚎啕大哭,无论多么开心地笑,都不会伤及我们的身体。我们都说五劳七伤,但在生命最初的状态里,这些根本是伤害不到我们的,因为这些不会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都穿身而过,我们只和自己的当下发生联结,不会去为过去担心,不会去为未来焦虑。这就是我们内心层级的第一层:核心层。

核心层也就是本质层面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和核心。当我们在这个层面时,我们感受到生命和自己是合一的,会感受到爱、信任、朝气、纯真无邪、沉静稳定和放松,全身心在当下的感觉。这是一个接纳生命、悲悯、放下、信任和不需多做努力的空间。而我们长大以后也体会过这种状态,比如在修行静心时,会体验到全然的放松;比如运动时、跳舞时,体验到全然在当下的感觉。我记得前几天看到一个跳广场舞的老师说:当我完全在舞蹈里时,我才感觉我不是我。其实她说得正好是相反的,是当全然在舞蹈里时,我才是真正的我,也就是说没有角色限制的我,只是回归生命本真的我。然而这种感觉只是稍纵即逝,因为我们常常活在角色里,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慢慢长大,会有父母、师长、社会规则不断要求我们,在父母的眼里,隔壁家的孩子永远比我优秀。他们希望我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这些要求让人感到窒息,我们不得不依照别人的样子去做自己,像个效颦的冬施似的,越来越发现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们于是开始怀疑,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为什么他们爱我却对我要求那么多?我记得前几天因为孩子和老公顶嘴,老公很生气,踹了孩子几脚。孩子伤心地哭着问我:爸爸爱我多一些还是讨厌我多一些?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泪。

在一次次受到伤害以后,信任开始瓦解,纯真变成了多虑,自然流露变成了自我怀疑,生机盎然变成了沮丧而缺乏活力。我们变得害怕、孤独、受伤感、愤怒、羞愧、自我空洞感。而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便处于三个层级的第二层:脆弱层。这是由能量较低的情绪构成的一个层级。

当我们内在有了恐惧、孤独、羞愧等受伤的情感时,我们外在的呈现是防御机制。比如,过度的自保,做事情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逃避问题。过度自保的人他们的童年会有很多的创伤,比如过分严厉的家庭环境;再比如讨好别人,总是通过取悦别人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再比如带着深深的疏离感、愤怒感的叛逆,总是试图挑战所有的人。因为他们内心希望自己是被关注的,但又觉得外部的世界是不安全的,于是这种过激行为就成了他们的生存模式。这些防御机制和生存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保护层。

保护层并不是一个负面空间,因为它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没有力量的时候保护了我们,避免我们受到伤害。比如过度自保的人,小的时候只要他尽量少做事情就会少出错,就不会受到指责,久而久之他的潜意识便受到了这样的信号,那就是只要我不做事就能安全。而我们长大了以后,我们还认同并依附于这种模式,无意识的处于防御行为中,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种防御机制成了我们前行的绊脚石,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那些我们一直坚守的保护层会将生命的能量深锁于内,切断了感受也切断了自由流动,切断了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去掉这个保护层,也就是NLP中提到的限制性信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去掉并不是否定,而是让我们不再依赖。

我们和别人的冲突也大多来源于保护层的冲突,也就是因为保护层而形成的认知的冲突。我们都呆在自己的保护层里,总是希望对方先敞开,以确保自己安全,但当对方也以保护层的来回应我们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被尊重的愤怒。当我们在不自知的时候,就会误认为这种保护机制就是我们的求生机制,所以去掉我们的防御机制,疗愈我们的脆弱层才是回家的路。这里的家指的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家园。疗愈的本质就是允许自己全然地去面对每个当下的发生,并将它联结到身体能量的呈现,不论是流动的还是停滞的。当我们用爱和温柔去感知、亲近自己的防御机制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觉察: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伴随着什么感觉?我为什么会处于防御状态中?当我们在脆弱层时,也允许自己把它当成能量与感受它。而疗愈就在当下发生。

带着这样一种觉察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检视自己是处在保护层、脆弱层还是核心层。秘诀是:学着拉开一点距离,去看待这些不同的状态,在每个片刻里看看在意识中升起什么,不带任何评判和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种疗愈的新视野——心理学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