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才会有收获

《声律启蒙》读书群里,领读的老师每天领读一个韵部。每个韵部虽说内容不多,只有三段,读起来很容易,可是这短短的三段所带的解释却非常多(密密麻麻的文字解释有来页)。如果不看解释,只跟着读声律启蒙的文段的话,恐怕读书也就没啥意思了。所以我读《声律启蒙》必看注释,一是为读音(此处藏有很多古今音的知识),二是为看典故。

对于一些韵部里韵脚的读音,我在“题解”中常常看到“叶韵”一词,如以下两处:

“儿”字今音 ér ,但中古音里并没有拟音为 ér的韵母,“儿”字在“四支”韵,按叶韵音,应读 ní 。作为姓仍读 ní  一般写作“兒”。

“蜗”字,今音 wō ,但在“平水韵”里两读,一属上平“九佳”韵,一属下平“六麻”韵,若按叶韵读,皆音 wā 。

像如此者不止一处。第一次看到“叶韵”二字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也没放在心上,估计说不定后边哪会儿就会看到解释。可是已经看到好几次了还没看到过一次解释,再翻翻目录,全书三十个韵部里也没有它。今天,终于好奇心来了——百度一下。结果查到如下的解释:

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这样一查,明白了!

常教育学生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可是自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却不肯第一时间动手去查,总怕耽误了读书时间,囫囵吞枣地跟进度,真是打脸。还常从学生的日记中看到“好奇心害死猫”这句话,可是自己读书缺乏好奇心,就读书读不明白。看来还真是言行要一致,做事(好奇心)得分谁。

今天,好奇心一发,解了疑惑,有了新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好奇心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