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八十六)

【原文】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 文】

5.26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旁。孔子问:“为什么不说说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问:“老师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5.27 孔子说:“完了!完了!我没见过明知有错而能做到自我批评的人啊。”

5.28 孔子说:“每十家里必定能有个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精 华 解 读

盍各言尔志:从师徒三人的志向中看到境界的分层

子路的“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表示他已经能做到不恋外物;颜回的“愿无伐善,无施劳”则表明他能做到不恋名声;而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已经超脱出自我,心怀天下,这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立志需高远,这可以让我们把目光也放得长远,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琐碎之中。推荐你读《孔子传》

课 后 思 考

如果以十年为期来立一个志向,你的志向会是什么?快来跟我聊聊

【原文】

《雍也篇》不迁怒:日子变好,从“不踢猫”开始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大”同“太”,读音相同,详见《论语集释》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 文】

6.1 孔子说:“仲弓有人君之才。”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行,办事简洁不拖沓。”仲弓说:“办事简洁不拖沓,但是对自己的外在讲究一些,这样不也可以吗?但如果行事简洁,外在上也不修边幅,不也太随便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6.3 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拿无辜的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但很不幸,他实在太短寿了。所以现在没有了,我没听说过谁好学。”

注:“亡”通“无”,读音相同,详见《论语集释》

Q:怎么做才能避免“一错再错”?

A:上一次犯错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甩锅给别人或者找个人撒撒气吗?那么你很有可能会陷入到“踢猫效应”的糟糕循环之中,下次碰到同样的事情估计还会再搞砸。如果我们能“闻过则喜”,弄清楚错误发生的原因,把犯错当成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那自然会从这个怪圈当中走出来。

精 华 解 读

只有“不迁怒”,才能“不贰过”

你有没有怀疑,孔子这句“未闻好学者”是不是有点太狠了?除了颜回,孔子明明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学生啊!第一个原因,可能是鲁哀公问这句话的时候颜回刚刚去世,孔子痛失爱徒,太伤心了才会这么说。还有一个原因,“不迁怒”和“不贰过”这种品质实在是太难得了,因为只有先做到犯了错不拿别人撒气,自己才会得到修炼和提升。孔子可能觉得自己都做不到这点,而颜回却能做到,因此才如此盛赞他。推荐你读《孔子传》

课 后 思 考

读书时,你最擅长哪门功课?快来跟我聊聊吧~

感悟

1.“不迁怒,不贰过”。这种品质实在是太难得了,因为只有先做到犯了错不拿别人撒气,自己才会得到修炼和提升。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踢猫效应不乏其人。想想在孩子小时候,自己因工作的事或者夫妻闹别扭,影响到自己情绪时,难免会迁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大声嚷嚷,或失去耐心,训斥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

现在想来,孩子有多无辜,如果能在年轻时学习《论语》,悟透其中的道理,会少犯很多错误。

2.不恋外物、不恋名声到超脱出自我,心怀天下,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境界。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争名夺利,不居功自傲,依道而行,做一个正直的人。

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如果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国学,超脱出自我,能够立志高远,心怀天下,则“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3.“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告诉人们要有批判性思维,这批判不是批判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有三种境界:其一是见其过。其二是见其过而内自讼。其三是能被别人看到,也就是自我批评的外显化是最高境界。

当一个人的烦恼多了,肯定是他的思维方式错了。知错就改成为人的一种行为自觉,那他一定会不断进步,有大好前程等着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