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习惯

这几天还读了几本与习惯有关的书,还有今天开始的《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里面都提到了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的点,就是改变习惯,或者舍弃过去的一些习惯。

比如曾经习惯了上班走这条路,那下次试试走另一条路;

习惯了在固定的时间喝一种咖啡,下次试试喝点别的;

习惯了晚上11点睡觉,下次可以试试再早一点;

……

总之,就是有意识的改变。

而我上面提到的只是表面的习惯,有一种深层次的改变,是我在《掌控习惯》里看到的,就是在意识里开始改变看待自己的态度,比如说:

我以为我不是个爱运动的人,现在就可以抛弃这个观念,让大脑开始接受“我很爱运动,我擅长运动,我喜欢运动”;

我一直以来习惯了做事拖沓迟到,那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我非常注重效率,我很擅长有条理的做事;

我曾经减肥总是失败,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现在就转变对自己的看法:我本来就又瘦又美,只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胖了起来,我很快就会恢复,又瘦又美才是我应该有的状态……

就是说,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有意识的转变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开始,逐渐把这种设定变成潜意识,你的大脑就会从整个身体到精神到各个层面来帮助你实现你的设定。

碰巧,今天在《米哈尔科……》里开篇看到的也是这种观点: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创意,那就从相信自己有创意开始。

书里提到了一个案例:

说一个公司花重金聘请一群心理学家来研究,为什么自己的公司里,一部分员工非常有创意,另一部分却似乎没有,表现平平。

心理学家们经过了几个月的研究之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两群人有差别的根源就是,有创意的员工认为自己有创意,没创意的员工认为自己没创意。

又经过了几个月对这群认为自己没有创意的员工的针对性的培训,他们又真的成为了有创意的员工,甚至表现比原来能力在他们之上的员工还要好。

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真的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习惯,组成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之所以要培养习惯,是因为当一件事情成为了习惯以后,就不再需要思考,可以为我们节约下来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但习惯,也并不总是一劳永逸,一些带我们到达这个地方的习惯,却并不能带我们到达下一个地方。

就比如,当我们想要来一场很远很远的旅行,我们有时要乘飞机,有时搭火车,有时坐轮船,有时自驾,有时骑自行车,有时坐小船,还有的时候在山路里只能自己用脚走,还有在云南的一些小村庄里,必须要滑索才能去到河的对岸。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到达更远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有些习惯也是需要不时的调整和变化,即使习惯,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

抛弃脑中的对与错,拆掉固执的观念,不要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对的,不要以为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就是错的或是不好的,愿意接受不同和变化,生活里原本的围墙就仿佛处处打开了窗。

任正非有一句话,我想也是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就是:矫枉必须过正。

这让我想到了牛顿的三大定律,就是对习惯的最好注解: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表达式: ∑Fi=0→dv/dt=0

当合外力为零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躺着的时候就不愿起来,休息的时候就不愿意动,而一旦动起来,也轻易不会停下来,这就是要么静止,要么保持惯性。

比如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只有有人来敲门,或者电话铃响了,或者我们想到该做饭了,该去接孩子了,或者该做下一件什么什么事情了,我们才会起身,而如果没有任何外在的干扰和内心念头的驱使,没有任何动力让我们起身,我们就会一致保持那个休息的状态。

而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一样,如果没有其它外力的干扰,或者外力之间的对抗相抵消,我们也不会轻易停下来。比如跑步的时候,如果一面觉得累了想停下来,而还有一个念头说再跑几步,就到3公里了,再跑一下,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两种想停和想坚持的对抗,哪一方赢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听从哪一方,如果二者相当,就是停下来的念头没有强过想要坚持的意志力,我们也还是会保持跑下去。

所以,第一步动起来很重要,没有特殊的外力干扰,你就会比较容易的继续下去。

牛顿第二定律

动量为p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同该质点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并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也表述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 ∑F=ma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义了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1kg·m/s²。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五个特点:

瞬时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矢量性: 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独立性:物体受几个外力作用,在一个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外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关。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动力常常是产生一个念头或改变的原因,却难以持续。

因为一次性的外力,即使作用力再大,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瞬时而不是持续的,稳定的合力才是一个习惯保持下去的基础。

力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引用到习惯上,就是产生我们改变习惯的动力的大小,与我们原本的惯力大小成反比,所以越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和观念,越难以改变。

但即使力的加速度是瞬时的,这条定律仍然对我们改变习惯有非常大的启示。

可以把习惯的改变或是加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产生改变或加强的动力,第二部分是保持下去。力的加速度就是关键的第一步,先产生一个可以产生加速度的力,让质点动起来,或者动的更快,后面再想办法持续的产生这样的作用力。

比如,拿养成一个运动习惯来说,比如跑步。

最开始从不运动到运动,可能需要一个很大的力,才能说服自己从不动到动。这时改变的动力就比较重要,动力的大小决定了你想要改变的决心的多少。

这个动力取决于自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想要实现的目标对自己有多大的吸引力。

比如是想让自己更健康、更漂亮,可以穿上某一件喜欢的衣服,还是让喜欢的人注意到自己,或者是身体出现了某个问题必须要开始改变,都可能成为改变的动力。

但动力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很管用,却未必可以持续。就像我们的口味和喜好常常会变,可能昨天想要的东西或者很在意的事情到了明天又觉得都不重要了。所以,靠动力开始改变是可以的,但要想到,一旦当初的动力消失,后面该怎样持续,当在这个过程中,想要保持曾经状态的那些念头又出来了怎么办,因为曾经的惯力就是未来改变的阻力。

这个时候,持续的创造新的外力产生小加速度就是一个办法。

这就是常说的持续的正向反馈。

改变开始,即使外力消失,质点也还是在当下的运动轨迹上延续,只有反方向的力大于正方向的力时才会停止会返回,这时,不一定需要很大的外力,只要持续的不让反向的力占上峰就可以。

比如,一开始跑步时想要接近的人现在又不喜欢了,这个动力没有了,但还是想要将运动的习惯保持下去,就可以给自己找新的动力和加速度,最好是让每一天的坚持本身都成为一个期待,把每天跑步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情的愉悦感本身都当作一种奖励,让每一天都有一个小小的加速度,坚持就容易得多。

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 F=-F'

在习惯上,我的理解就是,当我们改变习惯的时候,习惯也在改变我们,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之间有一种弹性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最近对习惯这个问题新的理解和思考,改变的确没什么不好,因为可以带我们去到新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力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