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掠过蔗田》:这是你心目中的古巴形象吗?

古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每个没有去过古巴的人,大概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绘制出的样子,或许和中国类似,或许就如同一团雾,迷迷蒙蒙,看不清楚。

作者刘骁骞把自己9次到访的见闻,尽可能用客观的语言描述出来,力图在读者心中还原当时画面,让我们去自行咂摸,从而品出自己心中古巴的形象。

看完之后,我仿佛亲身去过了古巴一般。

01 那飓风来自佛罗里达海峡,蔗田被吹起千层浪

古巴和美国仅隔了一条佛罗里达海峡,两国却冷战了几十年。

1959年卡斯特罗上任后,曾经到纽约访问了十一天,抱着极大的热忱去,失望而归。归国后卡斯特罗就实行了与美国的全面冷战。

此后的数十年,古巴都没有与美国和解,并且一度和苏联走的很近。

与美国冷战,为古巴带来了全方位的制裁,让古巴只能与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国家有贸易来往。

如今古巴的街头还跑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雪佛兰,因为自那以后,古巴的车辆进口量就很少,另外如果民众想要买车,也受到配给制的影响。后来虽然放开购买,但进口车辆价格很高,大部分民众还是买不起新车。

所以民众尽可能把古董车修了又修,延长车辆使用周期。

2016年,美国与古巴外交谈判,磋商恢复外交。这个消息如同一股飓风,在四处有蔗田的古巴掀起了一阵风浪,为民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希望。

街头开始四处可见亲美宣传画,民众开始热切的期待可以买到进口的商品,可以顺利的申请到美国签证去探望亲友。一时之间,古巴国内的氛围变得特别热烈。

在奥巴马访问古巴前夕,首都哈瓦那到处都在修缮,灰尘洋溢在空中,与民众的热望一样,久久无法平息。

02 平静而热忱的生活中,是人们的生活与理想

2016年卡斯特罗逝世,作者得到消息立刻飞往哈瓦那。在飞机上,邻座是一位古巴船员,常年出差在外,凌晨2点接到妻子的电话得知消息,连夜搭乘飞机回国。

这位叫爱德华的船员,亲切称呼卡斯特罗为“菲德尔”,谈及菲德尔,他的状态像是谈论到一位年迈的长辈,平静自持。但他连夜乘机回古巴,足以表现出尊重。

街头采访的所有人都表达出了悲伤,但他们都依旧平静的生活。在葬礼上,来送葬的古巴人都是这样的状态。大概是因为卡斯特罗在90岁的高寿时,没有太多病痛的过世,让人不禁在失去一位伟大领袖的同时,也不至于太难过。

在古巴街头,几乎看不到卡斯特罗的宣传画,反而有许多切·格瓦拉的宣传画,有许多以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命名的军事学校,这二人和卡斯特罗并称“古巴GM三大司令”。只从这件事情看,卡斯特罗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古巴人民的平静中也有热忱。与古巴隔着佛罗里达海峡的是美国迈阿密,有着“小古巴”之称。

古巴有许多人会利用各种工具想办法偷渡到对岸,只要上了岸,就可以拿到居留权,但如果运气不好,在脚没上岸之前被抓住,就会被遣送回国。这就是美国对古巴移民实行的“干湿脚政策”。

于是有了许多骨肉分离的故事,在古巴这边的老母亲如果想要通过正常途径,申请签证去对岸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非常难。

各种故事,杂糅出古巴人的生活,一如他们平静与热忱的杂糅。

03 雪茄的国度,手工是最初也是最终

古巴以朗姆酒和雪茄著称。朗姆酒尚有竞争对手,但雪茄,却是独领风骚。

作者探访了费利佩·埃雷拉农业生产基本单元,在这里见到了古巴雪茄最佳生产奖的得主——阿曼多。

阿曼多给作者介绍了雪茄烟叶的采摘过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每对叶子的成熟周期隔6~7天,所以采摘时也得从下往上分期完成。”

这也是雪茄采摘很难机械化的原因,所幸,手工采摘也很好的保留了烟草叶的自然风味。

在哈瓦那市区有一家雪茄厂,从前声名远扬,如今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更多的价值是供来往游客参观。

厂里的大师级卷烟工古斯塔沃带作者体验了制作雪茄的过程。

浅叶是雪茄的茄芯,决定了雪茄的主味,再混合一些干叶与淡叶,可以平衡和调节主味。混合比例不同,口感也大不相同。干叶与淡叶多一点会让雪茄口感会更温和。

制作好的茄芯再用两片茄衣裹上卷紧,修理整齐,封口,就成了哥伦比亚口中的“燃烧的木头”。

尽管如今有了机器卷制的雪茄,但人们还是更倾向手工卷制的雪茄,手工雪茄的烟叶之间留有缝隙,更容易让烟通过,自然也会口感更好。

古美的建交,也为手工卷制的雪茄带来了新的希望。打开美国的出口市场,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手工雪茄销量,势必能够养活更多以雪茄种植和制作为生的人,但手工卷制的雪茄产量非常有限,这也为雪茄厂带来了压力。

通过书本,似乎也感受到了雪茄卷烟工的矛盾,又期待又担忧的心理。

见另一方天地,品味当下生活。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游记,则是一边读书一边行路。读这本书,则跨越了千山万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飓风掠过蔗田》:这是你心目中的古巴形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