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阿云刚过完她三十岁生日,原本她是不想过的,但耐不住两个孩子的欢呼雀跃,便依了他们。
阿云是南方人,在这个水稻泛滥的地方,却独独爱上了面食。她还记得母亲在灶台上把面甩开,一根根的面条在空中飞舞,和着白面的那个样子别提有多好看了。
阿云家里穷,小时候父亲就病死了,母亲一人将她拉扯大,周围的人都劝母亲说让她改嫁,可母亲不干,她说这儿就是她的家,在阿云的记忆里母亲守了那个茅草屋一辈子。
茅草屋不大,阿云小时候喜欢在屋外面的空地上玩耍,母亲闲下来了就会搬把椅子坐在门口,盯着村头的槐树看,阿云那个时候不懂,现在想想母亲看见的应该是父亲吧。
在阿云的印象里,母亲没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就是过年的时候去一趟小镇,母亲说虽然过年只有两个人,过年还是要好好过的。那个时候五元三分钱就可以买好多东西,阿云最爱的就是那一分一个的水果糖,以及新年到来时那一角的压岁钱。
阿云想去外面看看,其实上学之前阿云不知道还有外面的世界,她以为这个小小的村庄就是全部了,直到阿云开始上学了,见到了从大城市来教书的老师,“教书先生可真好看呀,原来城里人都这么好看”小阿云这么想着。
小阿云见了好看的教书先生,开心极了,跑回家跟母亲讲,“那个教书先生好白呀,长的真好看,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了。”母亲一边篩着豆子一边微笑的听她讲。
过了一会儿,小阿云说:“母亲,听先生说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有大城市,还有好看的灯,还有游乐园,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呢!我也想去大城市了。”母亲说:“好呀,那等你长大,你也带妈妈去看看好不好。”
从此,阿云心里有了一个秘密,她要去大城市,带妈妈去大城市看看。
后来,阿云长大了,初中毕业后就没去上学了,小镇里只有初中校园,读高中要去市里,可阿云家没有钱。
在阿云十八岁的时候,她突然想出去看看,就和母亲说了,母亲没说什么,拿出家里仅有的三百元,这大概是母亲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了。
阿云走的那天,母亲将她送到村口的槐树下,等到车来了,在母亲的注视下上了车,车走后,阿云也不会知道母亲站在村口好久好久。
阿云决定去北京,因为教书先生就是北京来的,虽然他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可能教书先生自己都没想到当初无心的一句话会让阿云记这么久。
北京真大,霓虹灯满街的挂起,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阿云没有学历,没有钱,在过了几天乞丐生活后,她终于找到一份勉强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在酒吧打工。
阿云就是在酒吧里遇见强子的,他是酒吧的驻唱,长得不算好看,但也不算丑,阿云在台下一眼就看到了他。强子穿着黑夹克,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点都不像其他的队员那样染着不伦不类的颜色。阿云觉得这个男孩子唱歌可真好听。
强子第一次见阿云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的那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好像会发光一样。
在北京呆了三年后,阿云和强子决定结婚了,强子是北方人,阿云想了想决定跟着强子去北方。她想把母亲也一起带过去,可母亲不愿意,她说小村庄挺好的。
结婚一年后,母亲还是去北方了,因为阿云生小宝宝了,母亲担心阿云没人照顾,拿出仅存的积蓄,买了火车票坐了好久的车还是来到了阿云身边。
孩子们的周岁过完了,阿云总感觉母亲最近有些心不在焉的,每次母亲看她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那天天气很好,傍晚吹着风也很舒服,阿云决定带母亲出去转转。要到公园的时候,阿云叫母亲去公园等她,她去买点东西,可等她从超市出来,看见母亲还在门口等她,阿云奇怪的问母亲怎么不去公园等她,母亲不好意思的开口说不知道路。
阿云突然想起来这一年里母亲基本没出过门,走的最远的地方大概就是小区门口了吧。那天母亲说她想回去了,阿云想挽留,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母亲还是回南方了,她上车的时候很开心。
之后,母亲再也没有来过北方,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阿云和强子会带着孩子回一趟南方。
不知不觉,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听村里的人说母亲是在涯边砍柴时不小心摔下来的,可医生说摔伤的地方不足以致命,应当是摔下来后爬不起来,疼晕过去后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阿云哭了。
那次回家阿云将母亲埋在父亲旁边,虽然阿云没见过父亲,但她相信父亲一定很好很好,不然也不会让母亲爱了一辈子。
母亲去世后,阿云也还是一年回来一次。等到她的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她就和强子回了南方,以前的小村庄早就没了,她们就在那旁边买了一个小屋子,阿云时不时就会去看看父母,看着看着,阿云就开始哭。
她觉得对不起母亲,觉得自己做错了许多事,许多母亲从不会怪她也不会认为她有错的事。阿云哭了很久,在这段时间里,她想起母亲在灶台前做面条,想起她说要带母亲去大城市,想起一分一个的水果糖,还有每年那一角的压岁钱……
阿云死的时候很安详,儿女都在身边陪着,强子早在她前一年也去世了,现在她也要走了,去和她的家人团聚了,朦胧之间,她仿佛又看见母亲站在那颗老槐树下接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