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衡量教育教学的另一把尺子

前段时间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比,引发老师们的关注和思考。

有些老师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选出来的一定是平时对他们要求不严格,教学比较宽松的老师。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让呕心沥血的老师寒了心?尤其初一、初二的学生,恐怕有些分不清是非对错,只觉得纵容他的就是好的。还有就是学生大概率会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跟学生们更有共同语言。这些想法对不对呢?

当时我还特别写了两篇《我最喜爱的老师》,来回忆什么样子的老师是我所喜欢的。巧合的是假期看完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所写的《学校如何运转》,其中也有提及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感觉很有道理。

正如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所说的,人们往往喜欢衡量能够轻易衡量的事物,一般不理会那些无法轻易衡量的事物,即使衡量,也不过强制给予它某个计量标准。例如对教师的工作业绩,仅仅以分数代替对其全面工作的评价,就是如此。
想一想,我们能发现风吗?不能!但风吹物动,于是,我们以物动情况来判别风的大小。大量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可以间接衡量当下的教育效益,那么,衡量师生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

下面是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师生关系调查指标:

老师关注我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培养,在做人做事上给我好的引导和示范。
老师对我比较了解,能觉察到我的状态,适时关心和帮助我。
老师能够支持和促进我自主学习。
老师注重帮助我确立目标,指导我做好规划。
我在老师心目中有较高的位置。
老师能够给予我有针对性的帮助。
老师善于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老师风趣、幽默,让我愉快而有收获。
老师能够有效地激发我主动思考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老师能够提供适合我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老师能让我清晰地知道每节课和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这位老师是我本学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如果学校一开始就有类似的这样一个明确的指标,相信学生和老师们都会有依据可循。学生们可以据此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对错。老师可以以此为目标,规范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倘若如此,师生教学相长就不会是一句空话,而能真正落到实处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还想到一个词“信任”。

首先是学校对教师的信任。活动的初衷是好的,评选的是“我最喜爱的老师”。没有被选上的就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了吗?显然不是。每一位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自己被学生喜欢和接受的一面,也一定不缺少拥立自己的“粉丝”。作为教师,把自己被学生喜欢和认可的一面放大,做得更好、更精细,一定会赢得学生更多的热爱和尊重。

其次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学生们的引路人,老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可能等到百年后再去考核老师的教育业绩,也不应该简单的把一场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指标。师生关系,可以作为衡量教育教学的另一把尺子,只是保护好师生的心灵不受伤害也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生关系,衡量教育教学的另一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