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技术大牛离职回归学术界,AI发展遭遇瓶颈?新加坡呢?

最近,又一位技术界大佬回归学术界!

字节跳动AI Lab总监李磊正式离职,加入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

算上2020年,马维英离职后加入清华大学,目前,一年时间里,已有两位资深计算机科学家离开字节,回归校园。

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似乎技术大牛回到学术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1. 谷歌云AI负责人李飞飞于2018年回归校园,担任斯坦福教授;

2. 2019年,张潼从腾讯AI Lab离职,回归香港科技大学,任职计算机系及数学系,同时还担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厂联合实验室的主任;

3. 2019年,微软集团执行副总裁、微软AI+研究部负责人沈向洋宣布离职,之后加入清华大学成为双聘教授;

4. 2019年,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贾佳亚教授宣布离职,是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终身教授;

5. 前旷视南京负责人魏秀参离职,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一职。

那么,前前后后为什么有这么多大牛离开产业圈,回归学术圈呢?

不少人在猜测,是否是因为工业界发现,对于AI的资本投入,在短期内得到的回报低于预期,导致降温。

就像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埃隆·马斯克最初表示会在2018年成型,随后又改口至2019年,结果直到现在依然未实现。马斯克非常坦诚地在Twitter上承认自动驾驶是个难题。

犹记得四五年前,AI行业十分火爆,几乎是一种“人人想分一杯羹”的状态。然而这一两年,AI融资交易量逐渐减少,已成3年来最低水平,虽然躲不开会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但AI行业是不是进入了瓶颈期?

再加上,这些下海的大牛,又再次上岸回到了象牙塔,让人不免在想,他们是不是在寻找避风港?

知乎上面有用户给出了一些较为精辟的总结:

“在上升期圈钱,在平稳期赚钱,在下降期科研”

“在上升期做科研,在成熟期做产业,在衰落期做教育。”

但也有人看到了不同的一面,这些AI大牛回归学术圈,其实也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参与AI的研发,例如从人才培养方面。AI行业,总会有大牛离开,但也不断会有新鲜人才投入进去。从这个角度看来,也未必是坏事。

让我们转换一下视野,来看看新加坡。虽然,新加坡AI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像中国那么迅猛,但在政府、企业和学术圈的联合下,也是十分有看头。

“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

2017年,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推出了“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AI Singapore,在未来5年时间里拨款1.5亿新币,结合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界这三方的力量,促进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该计划下,将会着重对打造针对城市管理医疗护理金融三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方案,5年目标为达成100项此类方案。

此外,还面向全民提供AI课程学习,例如:

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9-12岁:AI for Kids (AI4K)®

13岁及以上:AI for Students (AI4S)®

面向所有人,开放学习基本的AI知识:

面向想要深入学习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人士:

这样,倒是让我想到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了这个时代,新加坡便是通过教育,将AI的概念层层普及。

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

2019年,新加坡宣布开展一项为期11年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拨款5亿新币,计划在2030年完成5项AI计划,以实现对国际基础设施的升级:

智能货运计划

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城市国家,无论是海运、空运还是陆运网络都非常发达。因此政府希望建立通用的数据调度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优化港口的货运计划等。

土地管理计划

政府计划推出AI聊天机器人,来引导居民向正确的政府部门反映社区问题。此外,还将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预测公共住宅区的维护问题。最终将通过运用AI技术为房地产规划部门提供实际建议,进而改善居住环境。

慢性病的预测与管理计划

预计在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都将采用眼部病变分析仪(SELENA +),通过对视网膜照片的采集与分析,来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问题。

此外还有运用AI技术建立针对三高患者的风险预测模型,以及慢性疾病风险评估系统。

个性化教育计划

首先是推出针对小学、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自动评分系统,然后扩展至所有的学科。同时,还将推出适应型学习系统,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学习阶段,获得更好的学习帮助。

边境通关计划

新加坡政府计划运用AI技术加强边境的安保问题,此外还将在2025年将自动通关系统运用至所有的国人及游客。

为此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主要会在2022年、2025年及2030年达成相应的目标:

此外,新加坡政府近日也宣布,计划投资5000万美金以支持未来通信系统中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除了政府方面,不少海外企业及本地企业也纷纷在新加坡成立AI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积极与本地院校如南洋理工大学公益教育学院等合作,在培养更多AI专才的同时,建立新加坡的AI生态系统。

而新加坡本土的AI创业公司也非常多,都在积极拓展AI技术的商业化运用。

AI行业是否真的进入了瓶颈期,我们确实不好说,但从新加坡看来,无论是AI企业的落地、政府的支持还是学术人才的培养,确实形成了“产业圈+政府+学术圈”的良好合作。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有不少AI技术人才正在源源不断的到来,所以我们也就别拘泥于探讨技术大牛回归学术的背后真正原因,向前看就对了!

很喜欢知乎上面的一句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一技术大牛离职回归学术界,AI发展遭遇瓶颈?新加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