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

著名的数学研究工作者徐利治说过:“凡事物关系的和谐性与简单性就是美,和谐性是美的本质核心”,所以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和谐性的体现。数学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更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本文就数学中的简洁性、对称性、递归性和数学定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形式来阐述数学的美。

1、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数字诗的简洁美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数字诗并不罕见,例如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仅用10个数字就把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场景跃然纸上,通俗自然,脍炙人口。清代陈沆的:“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用了10个一字就将渔翁月夜下临江垂钓怡然自乐的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有物,有声有色,画面感十足。又如明代林和靖的《雪梅》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全诗用数字表示雪花片数,读后使人置身雪与梅林之中,难分雪花还是梅花。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轼劝勉道: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两首诗运用数字对仗的形式,工整简洁又不失文采。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有一首《暮景诗》:十里长亭无人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声响,一轮明月满乾坤。使得一幅“红轮西坠”天色渐晚的景色显现在脑海之中。文学中的数字诗,表现于简洁,寥寥数语,却能画面感十足,让人印象深刻。

2、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贴翰林书。——回文诗的对称美

回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有回文诗,回文词,回文联,回文句等等。回文的特点是:在一篇作品中,作者静心地挑选字词,巧妙地安排顺序,使得一篇作品倒转过来从头读起,同样也是有意义的作品。例如北京老舍茶馆有一副对联“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其中的下联是将上联倒过来而得到的,这种对联叫做回文联。清朝京城有个饭庄名叫“天然居”。某日,乾隆皇帝用它做对子,作上联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稍加踌躇说道:“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样的对联均被传为佳话。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共10个不同的字,就把一幅风吹水动、莲香暗浮的夏日图呈现于眼前。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王融的《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风朝拂幔锦,月晓照莲池。”顺读倒读均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又如七绝《晚秋即景》:“烟霞映水碧迢迢,暮天秋色一雁遥。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回读为:“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遥雁一色秋天暮,迢迢碧水映霞烟。一幅悲秋图跃然于脑海之中,更在结构上体现了数学的对称性。

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顶针诗”中的数学递推关系

在高中数学课本中,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前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即相邻两项之间存在着“重叠”关系。我们称这为“顶真”修辞手法。又称联珠、蝉联、连环。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又如乔元吉的《小桃红.效联珠阁》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掩镜羞看脸儿嬱,嬱眉尖。眉尖指屈将归期念。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恹恹。以及明代的《桃花冷落》: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绦结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种碧桃。用词巧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同时将数学中的递推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数学与诗词看似没有丝毫关系,但通过数学入诗和诗的数学化解读使之相互融合,可达到“数学入诗,诗中有数学”这样完美的效果,使数学不失诗词的意境美,诗词又不缺乏数学的理性美。我们应该站在数学文化的制高点上,以开阔的数学视野、宽广的数学胸怀、鲜明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我相信,当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将会更加充满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