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中的周瑜的异同 曾诺妍 42号

浅析《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中的周瑜的异同

高一(3)班 曾诺妍 42号

周瑜这个人物相信大家无论如何也对他有几分了解,但是周瑜这个为人熟识的人物,却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有着天壤之别。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周瑜和历史上的周瑜的异同。

先来介绍一下周瑜的背景,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后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但可惜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作者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而在书中描写周瑜和诸葛亮针锋相对的场景也是生动有趣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肯定是第五十一、五、六回三气周瑜的故事,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瑜笑曰:“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我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且教他不做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就问他索要钱粮,刘备必然出城劳军。那时乘势杀之,夺取荆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祸。”这句生动仔细的描写了周瑜急切想要发泄心头之恨,刻画了周瑜奸诈狡猾的形象。而后文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也突出了周瑜和诸葛亮的针锋相对,尔虞我诈。

在《三国演义》中最后周瑜的死法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和吴国太乔国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态度下,周瑜的计策被一一化解。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周瑜死后,孙权厚待他的遗孤。诸葛亮设计,假装主动为周瑜吊丧,从而给众人留下诸葛亮宽厚大度,周瑜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这是小说里的情节,虽然脍炙人口,但终是虚构事件,与历史不符。

其实在真实历史上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

他还是东汉三国时期极为出色的政治谋略大师。其一是劝谏孙策夺取江东,奠定基础,为孙策的自立创造了条件。其二,北方人才众多,荆州刘表的势力重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地方的险要好守卫,是创业的最好地方。而之后的历史故事也证明了,取江东也就成为了孙策当时的主要任务。再有等到他取江东后,有为孙策指定了夺取庐江的谋略,再一就是荆州,最后夺取西川的益州,从而使得三国的疆土一分为二,与北方划分各自统治,最终再统一国家的计划。而从后来历史的发展形势来看,周瑜为孙策制定的计划无疑是高明而且富有远见的!而东吴的路程基本是符合周瑜制定的这个计划的。还有就是在赤壁一战之后,周瑜不同意孙权将荆州江南四郡之地借给刘备,反而劝谏孙权趁着刘备现在的势力不打应该一举把刘备歼灭掉。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三国演义》和真实历史中的周瑜的异同 曾诺妍 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