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家庭教育对学习五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因素给孩子带来焦虑情绪和对学习的厌烦情绪。一旦家庭教育中的这一部分焦虑情绪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让孩子产生启动学习的障碍。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中,教育者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进入良性循环。

第二,家庭教育对知识结构的影响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知识教育的影响,导致刚刚入学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还有的孩子由于缺乏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编码方式比较单一,在面临不同问题的情景时,无法提取大脑中的知识,与之相应导致学习困难。

早期教育中,教育者能否引导孩子不失时机地埋藏原有知识,将决定孩子在未来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潜意识的学习能力。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义务,就是给孩子埋藏原有知识!!怎么埋藏呢?

第三,家庭教育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影响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教养方式的不同,比如说在农村有的家庭直接不管,或者是在城市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早期教育开始,就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参加各种培训。

导致了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思维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僵化,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思维的僵化、被动思维、思维狭隘等等现象都出自于引导者初始的引导方式和教育目的追求不同。

相反,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引导孩子,经常推动孩子思考,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孩子便会可以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四,家庭教育对学习者行为习惯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过分保护、替代或者是放任,不仅制约了学习的思维,同时缺乏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父母对很孩子的很多引导或者是教育,其实是造成了很多学生严重的缺乏动手的习惯,在做题的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用眼睛看,用短时记忆来加工,而很少动笔、动手来完成。

如果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敏感孩子每一个冲突,给孩子真正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并且不断的引导学生体验正确的,可操作性的程序,孩子将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家庭教育对学习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的过分保护、替代或者放纵,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的两极分化现象是:有的家庭直接不管,让孩子毫无目的;有的家庭严厉到先做哪道题后做哪道题,都由父母来安排,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对自身问题思考的习惯,同时也很少承担自身行为的结果。

带给孩子的感觉是:不是为自己而读书?而是为父母而读书!

而孩子一旦出现失败,家长就会批评指责,就会使孩子更多的去逃避责任。

无论是时间的管理还是学习过程中资源的调配,各个学科之间是否平衡等问题,都是学生是否能够良性发展学习系统的关键,如果在早期家庭教育中不断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与指挥,孩子大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如果在家庭教育中能做到宏观把握,微观不介入,孩子就会学会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随之而形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家庭教育对学习五个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