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开关型调整器详解

1、基本工作原理

上图为boost调整器,是从低压输入得到高压输出的调整器。其工作电路为,在Vdc和开关管Q1之间串接电感L1,电感下端通过整流二极管D1给输出电容和负载供电。

当Q1在Ton时段导通时,D1反偏,L1电感电流线性增加,电感存储能量,此时负载输出电流全部由Co提供;Q1关断时,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L1电压极性颠倒,异名端相对于同名端为正,电感给电容充电,使电容电压大于Vdc。此时,电感给负载供电并补充电容Co损失的电荷。

它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开关器件Q1的开断:若直流负载电流上升,则导通时间会自动增加为负载提供更多能量。若Vdc下降而Ton不变,则电感储能会下降,导致输出电压下降,但负反馈会检测到电压的下降,并增加Ton来维持电压恒定。

2、参数设计

1)最大导通时间

误差放大器可以在不连续模式下正常工作,而在连续模式下,不能使反馈环稳定并会产生震荡。为保证电路工作在不连续模式,设定整个周期的20%为死区时间,这样,最大导通时间、磁芯复位时间、死区时间就构成了整个周期。即:

T_{onmax}+T_r=0.8T

由于最大导通时间出现在Vdc和Ro最小时,则:V_{dcmin}T_{onmax}=(V_o-V_{dcmin})T_r

两式联立,则最大导通时间:T_{onmax}=\frac{0.8T(V_o-V_{dcmin})}{V_o}

1)开关频率选择

频率越高,滤波器件电容电感的体积越小;频率越高,电路总损耗越高,所需的散热器也越大。

一般认为,在25~30kHz范围内,buck电路的整个体积会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频率超过50kHz后,则情况相反,随着频率增加损耗更大,散热器体积越大,电路体积也越大。

2)输出滤波电感

boost电路只能工作于不连续模式下,所以需要满足电感应保证直到最小规定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10),电感电流也保持连续。

V_o=V_{dc}\sqrt{\frac{kR_oT_{on}}{2L1}},若Vdcmin和Romin(最大负载电流)已知,且计算出Tonmax,kmax=0.8,则可根据此式求出L1,且保证电流不会进入连续工作模式。

3)占空比

D=\frac{V_{o}+V_f-V_{dc}}{V_{dc}+Vf}

4)最大开关器件应力

V_{Q1}=V_{dc}+V_f

5)最大二极管应力

V_{D1}=V_{dc}

3、芯片选型

选择Boost电路芯片时,主要考虑其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开关频率、噪声、功耗、最大占空比、散热、价格、封装。

我在附件上传了TI的选型手册,里面包含以上参数,选到合适的芯片后还可以通过立创商城、半岛小芯等网站查找其他公司类似芯片。

4、典型电路与PCB布局

选择好需求的芯片后,就需要围绕此芯片进行硬件设计,而在设计之前可以查看其规格书学习他的参考设计和参考Layout。以TPS61220为例:

输入输出电容靠近输入输出端且两电容共地,电感靠近L引脚和输入端。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嵌入式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