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垂直型招聘渠道,变被动招聘为主动招聘 #3.1.2

刘润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说:雷军说的,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雷军在2010年创立小米时,已经非常有名,但在“招人”这件事上,一样遇到很大的困难,他总是质疑,这事靠谱吗?

所有,最初的半年,雷军恨不得每天挤出150%的时间来招人。

他曾经在一周内有5天,每天超10小时说服一位跨国公司高管加入小米,但最后对方还是拒绝了。

他也曾为了说服一位资深硬件工程师加入,让几个合伙人轮流上,终于用12个小时说服了对方,“好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

所以,雷军说: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刘润老师也说过一句话:资本和人才是两个永不停止的博弈,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对应到管理的角度看,我们“选人”的逻辑,也必须从“招人”心态,变为“求人”,甚至“抢人”。

刘润老师还说:要转变方法,不断创新方式招人。

他举例,著名营销人小马宋在暴风影音时,公司急缺产品经理,所以请他设计一个招聘广告。

他想,这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经理了,再做一个广告就能找到吗?

于是,他和西少爷肉夹馍联合,在所有连锁餐厅推出产品经理套餐,拿产品经理的名片,就可以1元吃个产品经理套餐。结果收集了大量产品经理的名片。

某互联网公司组建成都团队时,也发愁招聘问题。

于是,公司大牛花了几个晚上写程序,抓取豆瓣上读过他认可的好书的人,然后不断递归,再抓取这些人还读过什么其他书,

抓了几万人后再分析,最后筛选出几十个大牛。然后让HR一个个去联系。


招聘流程:用人部门明确招聘需求——人力资源部发布招聘信息——人力资源部收集并初步筛选简历——用人部门筛选简历,明确面试人员——面试——背景调查——确定入职(含薪酬谈判)


从招聘流程看,发布招聘信息并收集简历是招聘的第一道难关。

我写过,挖掘招聘需求、清晰工作职责与任职条件是获取高质量简历的基础。

我也写过,没有一招走天下,要分析人员特点、来源,有针对性、有主有次、组合使用多个招聘渠道。


但写容易,做起难。

常见招聘“外部人员”的渠道有:

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猎聘网、拉勾网、当地人才网、专业人才网等

社交渠道:微信、微博、脉脉、领英、社区、论坛等

线下渠道:人才招聘会、校园招聘等

内部员工推荐人才

猎头类外包


选择哪些招聘渠道,可以分析速度、成本、人才胜任、管理难度、适用背景等,做过一段时间招聘的朋友,也能总结出。


通过如上渠道找人,我总结为被动式找人。

相对被动式找人,我总结出主动式找人,也可以叫垂直型找人。


(一)研究各类人才聚集地。

研究各类人才聚集在哪里获取信息、获取知识、获取认证、获取客户、采购物品、甚至吃喝拉撒。

如:信息流在哪里,人才在哪里。

人才集中在什么地方获取信息,就去那里找人才。

比如垂直网站、垂直论坛、垂直行业公众号等。

如:知识流在哪里,人才在哪里。

人才集中在什么地方获取知识,就去那里找人才。

比如培训机构、考证机构、继续教育机构等。

如:人才服务的客户群在哪里,人才在哪里。

人才集中在什么地方服务客户,就去那里找人才。

房地产公司招聘售房熟手,去扫30个盘,基本每个盘都会摆出销售人员的名片,那你把名片全带走吧。


(二)建立一个通道/平台,让人才容易留下联系方式;建立一个通道/平台让人才容易找到公司、找到你。

赞助行业活动、技术活动,在人才签到时、抽奖时、扫码发餐券、发咖啡券时,留下人才的联系方式,感觉“一网打尽”。

公司对外宣传信息中,几乎都会附加上专门的招聘公众号、招聘邮箱、招聘电话等信息。“跳起来,让人看见”


(三)与一类人才中的活跃分子/标杆人物做朋友,认识其身边一堆的人才,特别适用于技术人才。


朋友的经验,他在互联网公司,公司需要技术人员分类多,android人才、IOS人才、JAVA人才、数据库人才、大数据人才、算法人才等,市面上货本就稀缺,怎么办?


憋出一个方法,人以群分,去认识其中的活跃分子,做朋友,如愿认识其身边一圈技术人才,不仅本地,还有北上广的,一旦外地人才回乡,肯定找他。


(四)内部人员用猎头思维做招聘,人人都是小猎手。

肉测,有效。

用猎头思维做招聘需要单独说。


想起前天等电梯时,遇到一个快递小哥,电梯久久不来,小哥一边看楼层数字,一边不停看手机。

我们一同进电梯,他一直紧盯楼层数字,我忍不住问到,迟到扣钱不,小哥露出一排白牙,笑着说还有三分钟,来得及。


目标就在你眼前,只是需要耐心撩起一层纱,加油,招聘汪。


熊猫碎碎念:

001招聘汪不好做,选择了,就爱吧,就去琢磨,去思考。

002  前天,两位应聘者翻我牌子,私密我,怎么写简历、怎么破面试时离职原因没回答好。

我的答案类似,简洁说,找工作就是研究公司、研究自己、并把两个研究划上等号的过程。

       研究公司到底要“什么人”、要针对性准备简历、准备答案、对公司可能采用的测评方法提前练习。对公司,亦如此。

微信公众号:功夫HR(id:gongfuhr),传递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助你打造HR通才5年-10年功力。



相关链接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又名:如何学习人力资源知识)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一)  #12.1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二)  #12.1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变革   #12.1

如何编写部门职责? #12.2.1

教你轻松编写《岗位说明书》 #12.2.2

做好招聘,你需要知道五件事 #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种垂直型招聘渠道,变被动招聘为主动招聘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