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小时候的记忆和年俗,已经越来越远了,而我还在努力追寻

又是一年的上元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村子里,每逢上元佳节,倒是很少吃汤圆,反而要为祖先忙碌上几天。

在正月十四那天,或者更早。父亲和叔叔就开始准备送去祖地的灯笼,小小的一节蜡烛,放在截断的玻璃瓶里,于是在保持发光的同时,还能抵挡山上的风。

当然,下一步就是给我们这群孩子做提着的花灯了,制作依旧太简单,不过是几方红纸,细细的粘贴起来,底座是柳枝、或者小木条,堪堪能承载一小节蜡烛的重量,然而那却是我童年时代,最期待的玩具。

而上元节当日,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这活动是要一家子都参与的,便是小小的我,也要站在一侧把饺子摆的整整齐齐,或者在饺子刚出锅的时候,拿着小碗送去灶王爷的供桌上。

到了晚上,那就是热闹的时刻了,夜幕才刚刚降临,隔壁村子的族兄,提着灯笼走来,远远近近的开始吆喝:上山喽,准备送灯了!

于是这声音一叠叠的传出去,各家的院子里便是高高低低的附和,然后是家里的男性长辈,带着家里的男孩子,开始向祖地进发,目的自然是给长眠地下的长辈们,送一盏明灯!

而更小一点的孩子,则开始疯闹起来,伴着各家的炊烟散去,那就要小心了,指不定在你提着灯笼漫步的时候,就忽而出现一个人,抬手在脸上摸一把锅底灰,再笑呵呵的说一句“打花脸,去百病!今年健健康康啊!”

这虽然是不错的祝福,然而当时我确实很怕,毕竟那忽而窜出来的人,在夜幕中很有几分可怖,所以我大多时候窝在家里,随着母亲将蜡烛一根根的点燃,放在院子背风的角落,还要不定时的巡视,避免引起火灾。

最让我感兴趣的,则是父亲笼起的火堆,红的白的玉米芯,淋上煤油开始热烈的燃烧,然后在拿着铁锹,一点点的散在院外的路上,于是一家家的火焰连成一片,整个村子都亮起来,像是灿烂的明天和明媚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元节,小时候的记忆和年俗,已经越来越远了,而我还在努力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