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日本史”是写给日体东京大学的教材。聚集了“东大式的”学术研究理念,及作者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山本博文的教学观、历史观:
1. 学术研究,不能只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历史观,而是要与时俱进,博众家之长。
2. 对于历史考试题目,不应只考察细节知识点,而是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历史资料,并辅以思考,抓住宏观的历史脉络,以提高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 学习历史最大的作用,是能让每个人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究竟生活在哪个历史阶段。
基于此,山本博文在编撰这本教材时,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用57个问题串联起了整个日本历史,主要聚焦于对日本史的典型问题、以及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讲述。
山本博文将整部日本史分为四大部分,再择其各朝代形成原因、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点进行阐释。逻辑线清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原始社会、古代史:弥生绳文时代、飞鸟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史:镰仓时代、南北朝室町时代
近世史:安士桃山时代、江户幕府时代
近现代史:明治维新、战后的日本
日本为什么会进入武士时代?
明治新政府是从何处发掘人才的?
日本近代为何一直未能停下战争的脚步?
……
其中,对于日本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价值的剖析,以及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批判,比较精彩,且富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因近代,日本曾受到比利时法学家的挑战——日本没有宗教教育,是如何开展道德教育?
新渡户稻造旋即撰写了《武士道》一书。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新渡户稻造的这本书是一本阐释武士道的书。
然而,山本博文对此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并没有体现在介绍武士道上,而是新渡将理想的日本人形象展示给外国人,对外进行文化宣传。
此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对于日本国力无法战胜美国这一事实,在当时无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盲目自大开启战争。
军部和政治家都认为,如果战争失败,个人可以用性命来补偿(切腹),并把此看作一种“荣誉观”,是一种美德。
众所周知,这场战役险让日本走向灭亡,其后果是无法靠一个人的生命来偿还。
山本博文总结到,日本人引以为豪的强烈的名誉感、责任心等美德背后,潜藏着自身的软肋。这充分体现了“日式思维”的缺陷和短视,更是莽撞之举。
山本博文教授已过世,这本教材已成为他的遗作。他希望学生们,能了解日本的发展脉络,然后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究竟生活在哪个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