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5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觉醒年代》

“中国式课堂”

1.教师总是觉得这个内容是重点,那个内容不能丢,即便是细节性的东西,不拎出来不行,因为如果以后考到,就是“我”失职。

【在知识间不敢取舍,殊不知,教学其实是需要留白的】

2.一味触类旁通,过多相似联结,恨不得顺藤摸瓜一手牵,总喜欢沾着芝麻就打油,使原本有限的内容无限膨胀。

3.学科间牵强综合,使课堂变得“四不像”。

4.三维目标不辨轻重,等量齐观。

教学弊病:

一快,多必然导致快,欲速则不达,人类学习活动永远无法逃出这道“魔咒”。

二浅,对知识少有咀嚼,更无“反刍”,这使学生很难进入学生心智结构深处。

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学习也须“躬行”,不宜强塞硬予。

三短,教学要追求长效,而教得多每每都会以短效告终。

【学校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而要给学生带得走的教育。】

教得过多,必然是出多而入少,予多而得少,学多而化少,始多而终少,因多而缺少。

《道德经》:少则得,多则惑。

从净化知识起步,回归核心基础。

精要、关键和具有可生成性的知识与技能。

“澄怀观道,器小易盈。”一味多教,实则把学生当作容器,容器再大也有限,学习兴趣、信心和意志终有一天会被这铺天盖地的知识吞没或撑破;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澄清、澄澈、澄明的学习情怀,让其更多体察、体验、体悟知识之道、学习规律。如此他们将拥有更能吐纳的心胸、更为敞亮的心境。

少就是多:“改课”应持的一种行动哲学

在多教利学思路和方向上跑得很欢的人们,适当放慢点儿或停一下脚步,就少就是多的命题或少教多学的理念做一点思考和品悟,做一点儿质疑与批判。

少是相对的少。

少是浓缩的少。

少是有力的少。

少是“引人”的少。

少教常能激发学生的知识饥饿感,使他们“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一桶水很少,一川水很多,理想的教学亦如此,它定然是双边或者多边“教少引多”的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