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榜单选品的几点补充


在日常选品中,关注的主要战地就是几大榜单,这里的确能够为日常的选品提供新的参考。榜单数据价值在于选品的第一个环节---筛选(结合价格、销量、竞争度,初步选出符合预期的产品),不过结合实践发现后续的工作才能真正决定这个产品能不能做,能否做得安稳,做得好。



1.产品特点分析、品质是否可靠

做为平台普通卖家而言,大多都是基于平台的数据调研分析需求,再通过1688或者关联的渠道去找货源的,之前也觉得相对于符合预期数据的款而言,品质方面是很难把控的,所以这方面没有花太多心思。不过近来的产品问题,却让我再次回到了这个产品最底层的问题,品质才是产品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符合预期数据的款。


前不久做的一款产品初期选品时最主要基于运营数据层面的考量,很快定款拿货了。上线前十天的流量和转化等也在预期内日均10单,运营成本也比较低,不过两周之后就收到了负面的反馈和差评,这两天流量和单量也随之下降,再回头看产品时的确是存在很多问题,如质量、配件等细节。

做为中间环节的小卖家如何去把控质量呢?

一、平台端:对于有相似产品的,分析相似产品的中差评,在采购选品中特别和供应商沟通这些问题,排除选品。没有相似关联在售产品,分析同类目功能相似产品的中差评。

二、供应端:对比可以采购的备选产品--产品的规格、影响产品关键性能的指标、产品的包装、配件等。

尽可能地规避平台端的客户反馈的问题,把控供应端最终到货的实物质量。当然,有的产品本身存在行业的通病,比如,超声驱蚊类产品与蚊香类产品相比,最多只能起到驱蚊效果而不是灭蚊,自然就无法达到一般客户想要的灭蚊效果,既然要做这种产品我们卖家只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了。

2.产品是否需要差异化

我们去亚马逊搜索会发现,90%的产品我们都能在下面的关联位置找到近似的产品,甚至相同的产品。

那产品是否需要差异化呢?比较认可的是我们没必要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但要为了区分竞品而差异化,为了成交而差异化。

其实现在做的产品基本也都能找相似产品甚至同款,有的款也试过运用搭配或赠品做差异,但是做过赠品的产品还是被可恶跟卖后,让我重新思考,或许自己做得根本不够差异化或者不叫差异化。

如果一个产品有潜力,但是同款产品太多或者想在一定时间内守住自己的不同怎么办?

有位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比如组合法(功能组合、搭配组合),外观微改、产品替代等,或许这些方法我们多少有听过,但是能否如何用好呢?核心在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产品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配饰类的产品因为搭配组合的需要,可搭配性就相对强些,而有的产品比如筒灯类产品,客户通常不会只卖一个,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几个组合最佳,有的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通常的购买需求,自己购买部件组合卖。

3.产品的关联性

产品的关联性,除了可以给运营提供产品的坑位竞品分析的思考,也可以给选品思考提供补充。

一方面关联产品会看到一些互补的产品,让我们发现潜在的产品或者可以差异化的产品。


比如上图中由于功能上互补,另一款产品由于轻小也可以作为配件搭配组合卖。

另一方面关联的产品也可以成为备选品。比如上图的三个产品由于都是属性自行车的配件,客户经常一起购买所以同在这个流量坑位中,有卖家起初卖了自行车尾灯,后续又加上了车锁,不仅仅在流量上形成关联,也能给客户推相关产品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用榜单选品的几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