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谁轻谁重》是《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个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是《认识物体的特征》。本节课是在广泛认识物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物体的轻重。因此这节课的核心概念是让学生认识到轻重也是物体的特征之一。 我将这一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步,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猜一猜在泡沫块儿、小木块儿、乒乓球、大橡皮、小橡皮这五种物体中谁轻谁重;然后再让学生用手掂的方法,再比较一下谁轻谁重;最后再用小天平来量一量谁轻谁重。但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使用天平的时候是有很大问题的。同时我高估了学生的情况,一开始我觉得学生要用手掂一掂这五个物体一定会很快的就比较出到底谁轻谁重。一个大橡皮和那个木块的重量非常的接近,大橡皮和小橡皮之间的重量也比较接近,乒乓球和泡沫的重量又比较接近。我发现当我们把这个物体的重量设置的非常接近的时候,学生因为生活经验非常少,他很难去用手感受到谁轻谁重。因此在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学生手掂以后,排序的结果仍然非常混乱。下次可能需要调整这五个物体,使他们体重差距尽量大一些。 还有就是关于用手掂物体的重量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的问题。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但是发现学生用了很长的时间也比较不出来,学生没有一定的顺序,随便拿两个物体去比,因此就耽误了时间。说明在这里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由此可见我们常说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去教学,要以学定教,要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轻谁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