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29章解读,“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取:为,治。 为:指“有为”;强力去做。 不得已:不可得。

天下神器:天下是神圣的东西,“天下”指天下人。

或嘘或吹:<王弼>本作“歔”。

或培或堕:<王弼>本作“或挫或隳”,<河上公>本作“或载或隳”。

去甚,去奢,去泰:“泰”,即太过。

今译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做,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了。“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出于强力,不能加以把持。出于强力的,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的,一定会失去。

世人性情不一,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所以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


引述

本章为老子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治理国家,若以强力作为或暴力把持,都将自取败亡。世间的物性不同,人性各别,为政者要能允许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发展,不可强行,否则就变成削足适履了!所以理想的政治应顺任自然,因势利导,要舍弃一切的过度措施,去除一切酷烈的政举;凡是奢费的行径,都不宜施张。

他说

尧舜以前的黄帝,乃至黄帝以上远古史中的三皇五帝,这些古人之所以当皇帝,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真为大众来服务的。时代越向前走,这种观念就有所改变,因为人的欲望愈来愈高了,私欲一旦提高,政治上就变为家天下的制度了。

想要纵横天下,割据城池而号令天下。这是私天下的帝王思想,与上古的明王思想,王道精神,不得已而出来为天下、为一般人谋福利是不同的。像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情形,尤其像秦始皇等等的做法,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他们是以私欲为出发点,为个人的英雄思想而号令天下,最后还是要失败的。“执者失之”,越是私心自用,抓得越紧,抓得越牢,则失去得越快。

本章内容有带给你哪些收获吗?欢迎发表评论,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道德经》:第29章解读,“为者败之,执者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