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的公司,是怎么制定目标的?

每一年11月份,所有公司基本上都会启动“定年度目标”的工作。

而每一位职场人最关心的是,公司分解到自己身上的目标有多少,较去年又涨了多少?

大多数人只要一看到自己的目标,较去年增长了15%或以上时,就觉得压力山大,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也坐不住了。

1、有人会向Boss申请调减目标,这个困难、那个障碍……

2、有人会与Boss讨价还价,要求Boss给人、给钱、给政策,不给的话铁定完不成……

3、还有人即使内心不认同,先默默接受,内心的打算是“干不成就撤”,或者年中再想办法调整目标!

面对市场竞争或生存压力,Boss没有退路,只能前进、突破。而员工对待新一年目标的常规方式,只会让Boss气急败坏,或失望心凉。

大家视角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上也会不同。Boss以外部视角来看待“目标的制定与实现”,而员工却是站在内部个人视角来考虑工作量的大小、好处的多少。

Boss与员工沟通年度目标时,常不愿花时间,就采取“就事论事”策略。一来二往,整个团队就易陷入内部视角,真正签署的目标较之于期初,都会打折或妥协。

年终,目标若是完成得好了,Boss普遍会觉得年前目标定得太低了。目标若是完成得不好,Boss会觉得目标定得这么低还完不成,经营团队干嘛吃的都!!!

有没有Boss不是这种结局的,有的!!!

比如,Google的Boss,自实行OKR绩效考核工具以来,10年间带领公司实现了10倍速的业绩增长。

比如,阿里的马云,双11当天业绩十年间已经翻了4000多倍。

目标制定的维度,我们看一下,它们是什么逻辑。

Google的目标常被外界及员工认为“异想天开”。阿里更是把往年业绩作为明年的及格线,N倍于往年业绩是常态要求。

跟各行业常态1倍内(比如15%、30%、50%、80%)目标增速的制定逻辑,显然不同。一般情况下,N倍增速的目标,对组织的改革挑战是非常规的,但却比“1倍内增速目标”要更容易达成。

正是应了古人常言:立大志者,实中志;立中志者,实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这里的志≠目标,相对于公司与员工的工作关系,此处的志,是外部视角,是致力服务客户价值的愿景目标,愿景目标是伟大的,是带有行业身份定位的,是自带激励性的。

各公司每年的目标制定,要服务于“志”,服务于愿景目标的。自上而下,大家与愿景目标的联系路径越清晰,越有利于实现公司业绩指数级的增长。

如何让公司上下,都服务于愿景目标呢?步骤有三。

首先,Boss跟团队得“敢想”,眼睛绝不可只是盯着“赚钱”目标。

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


什么是好目标?答案是有点“闹(公司)革命”味儿的目标、可刷新行业认知的目标、可刷新客户心智认知的目标……

想一想,是不是就有些振奋人心呢?!不能振奋人心的目标,造就不了一家卓越的公司,更造就不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感兴趣的人,可以细心研究一下《这就是OKR》一书。


第二,沟通、沟通、沟通,上下同欲。

有人说:鸦片战争的失败,从官员挂在口边的话就能看出来,那就是“皇上要跟洋人打仗了”。看到了没,要打仗的是皇上,而不是“我们”。


通俗些讲,Boss要不断给大家“洗脑”。这并不是心灵鸡汤式地说教,而是带有行业身份定位的目标洗脑。

让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利益联动,让这个目标成为“我们的目标”。强调一点,Boss不许诺员工好处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洗脑”过程,是痛苦的,但非常非常有价值。给谁洗脑、怎么洗脑,我们留待下回分解。

第三,无穷尽提升执行力。

除了新业务,所有工作就一个原则:能不依靠人的,坚决不依靠人。

不靠人,靠什么?靠机制、靠文化。


2020年进入尾声,愿每一家有志的公司敢想、上下同欲、执行力出彩让伟大使命变得触手可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想事成的公司,是怎么制定目标的?)